日本一级淫片a免费播放口_99视频精品全部国产盗摄视频_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网站_日本xxxx19视频

張家界經濟

林業、水電業(二)

更新時間:2018-03-19 12:09:44 來源:z5z9.cn 編輯:okzjj.com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
張家界旅游網 公眾微信號

慈利縣山塘】民國末期,全縣共有堰塘5800口,蓄水量1200萬立方米,僅能保灌稻田2.4萬
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0年至1952年的3年經濟恢復時期,以修復原有小塘、小壩為主
,同時增修山塘2003口。土改后,農業合作化給興修水利帶來有利條件。到1957年底,除修復舊
塘外,新建成山塘4017口,總計9817口。山塘蓄水量3598.6萬立方米,比民國時期增加2398.6萬
立方米。到1978年,山塘發展到17,583口。爾后,雖然修建了莊塌、趙家埡中型水庫及一批小I
型水庫,但由于未及時妥善處理農業內部結構的調整,以及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出現的新
情況、新問題,致使有的廢塘改田,有的堤垮報廢,水利工程失修。到1987年底,山塘僅存13,
573口,較1978年減少4010口;蓄水量1944.68萬立方米,比1978年減少835.87萬立方米。
慈利縣水庫建設】到1987年底,全縣興建大小水庫108座。由于水土流失,國太橋的螞蟻子
井、三岔溪兩座小Ⅱ型水庫被泥沙淤積報廢,僅存106座。其中中型水庫2座,總庫容5877萬立方
米,有效庫容5620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77,100畝。并利用水庫興建壩后電站裝機15臺,總
容量12,860千瓦;小I型水庫33座,總庫容8754.5萬立方米,有效庫容7466.2萬立方米,有效灌
溉面積10.20萬畝,并結合建壩后電站裝機15臺/1665.2千瓦;小Ⅱ型水庫71座,總庫容1946.5
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543.5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63,740畝。上述3種類型總蓄水量16,578
萬立方米,有效水量14629.7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238,736畝。這些水庫,除小Ⅱ型水庫達
到設計效益外,有一批小I型和中型水庫灌區工程未配套或渠道淤塞、崩垮、滲漏,均未達標。
全縣中、小型水庫灌溉效益僅達57.57%。如趙家埡水庫灌溉效益只達設計的49.1%.各區,以通
津鋪區效益較好,達到95.8%,溪口、巖泊渡、龍潭河、江埡、環城等區分別為75%、34.9%、38%
、48.8%、60.7%.在水利建設過程中,涌現出王約初、邢祖禮、李先秦、吳才之、朱治純、劉景
康、張春華(女)、舒湘村等一批有貢獻的人物,如縣委副書記王約初在興建莊塌水庫時,身先
士卒,與民工同甘共苦。并有一批民工為水利建設獻身,如龍潭河鄉民工舒湘村在趙家埡水庫工
地200米高空的絕壁上排險,光榮犧牲。技術員劉景康,在趙家埡水庫工地負責大壩施工管理和
技術指導,日夜堅守在工地,五年如一日,終于積勞成疾,大壩竣工不久即病逝。有些地方修建
水利工程不尊重科學,盲目蠻干,1958年興建的江埡公社楊家灣和高峰公社王家乙田兩座小I型
水庫,以及70年代初興建的高峰公社大興水庫、象市公社風水庫等,由于都建在喀斯特發育的
石灰巖地區,結果滴水不裝,勞民傷財。僅大興水庫即耗工60余萬個,耗資30余萬元。有些工程
片面追求速度,忽視質量,1958年修建杉木橋黑龍泉水庫,在大雪冰凍時強行進土,東岳觀關田
溶水庫大壩進土夯壓不實,結果均發生大壩嚴重滑坡,后返工修復。
慈利小水電】慈利縣發展小水電自1956年始,于城關鎮水磨峪建小電站1處(裝機同26千瓦
),豐水滿發,枯水日蓄夜發,供城郊部分居民用電。1958年興建成黑峪灣小型水庫,安裝發電
機一臺6千瓦。60年代興建小水電站32處,裝機34臺、1293千瓦,80年代建立茶庵電站和趙家埡
梯級電站,裝機1l臺、12,360千瓦。此外在邊遠山區則大力興建微型發電站。先于金巖鄉土溪
村瓦窯崗建成2.2千瓦小電站,解決17戶照明用電。接著全面推廣發展到53處、53臺、145千瓦。
1987年電力局投資200萬元架設九溪至索溪峪高壓線路30公里,相應興建變電站。全縣共有3.5萬
伏變壓線路145.148公里。其中縣網115.148公里,有3千伏~10千伏變壓器640臺、58,870
千伏安。1987年全縣用電7477萬度。其中工業用電6304千瓦小時,占84.32%,照明用電699萬度
,占9.33%,加工業用電400萬度,占5.4%,排灌用電74千瓦小時,占0.95%。全縣1990年計有小
水電站125處,裝機33930.7千瓦,發電量達8336千瓦小時。
桑植縣山塘】民國時期,全縣僅有山塘(又稱堰塘)34口,灌田不過千畝。50年代初期,縣
人民政府動員全縣各族人民,大力興修山塘。1959年冬,各鄉(村)普建塘壩委員會,專事建壩
修塘工作,當年新修山塘27口,加上歷年所修塘壩,年底全縣共有山塘1380口。此后,水利建設
轉向水庫和機械提水等方面,興建山塘的速度減緩,有些山塘又因擇址不當或管理不善而報廢。
1969年,全縣山塘減少到910口。1979年,山塘又增至1794口。1981年以后,實行農業生產責任
制,山塘失修,水沖沙積,或變成廢塘,或占為田地。至1988年,全縣山塘減到1210口,灌溉面
積僅2.4萬畝。
桑植縣河壩】縣域河溪縱橫,人們素有壘石欄河溪筑壩,傍山開渠引水的習慣。因受條件限
制,清代、民國多為臨時壩。在分布上,外半縣多而內半縣少,澧水支流與小溪河流域多,而澧
水干流少。清代,據乾隆二十九年(1764)《桑植縣志》載:上峒八節沖有豐裕壩,灌田300畝。
民國時期,全縣有小型河壩81座,較大的有大泉河棗兒塔壩。1934年夏,白竹坪蘇維埃政府,曾
領導農民修筑白竹坪河壩,灌田200余畝。新中國成立后,多用水泥石塊漿砌筑成固定河壩。
1954年4月,珠璣塔鄉(今劉家坪白族鄉)南康壩建成,壩高14.4米,主干渠道4條,總長16.5公
里,灌溉澧源鄉、瑞塔鋪鄉及珠璣塔鄉農田1580畝,沿渠修引水便民橋2座(后因洪水沖毀改建
倒虹吸管3處)。時稱湘西苗族自治區第一壩。1957年澧源鄉(后稱五里橋鄉)小溪壩、瑞塔鋪
鄉干溪壩及上河溪鄉大村壩相繼竣工。其后不斷增修,60年代達到19座。至1988年,全縣累計建
小Ⅱ型河壩21座(其中石拱壩2座),其它小型壩23座。開鑿渠道(80年代陸續改為石渠)48條
,總長93.87公里。灌溉農田15,330畝。河壩分布情況是:酉水流域25座、猛洞河源流域1座、
玉泉河1座、溇水支流1座,澧水三源流域8座,其它溇流域8座。
桑植縣水庫建設】清代,建羊公潭陂、洪家關陂兩座水庫,因百年失修,遺址湮沒。民國數
十年競無新建。1962年冬至1963年縣人民政府在城東尚家坪新修小Ⅱ型水庫1座,庫容量86,000
立方米,為桑植興修新式水庫之始。1954、1955年,瑞塔鋪干溪水庫、洪家關海龍坪水庫相繼建
成。此后全縣農業合作化,土地連片,勞力集中,水庫工程建設迅速發展。1956年至1958年即增
修水庫13座。“大躍進”的1958年,追求高速度、高指標,年底建水庫22座,但大多質量低劣,
效益極差。五里橋鄉尚家坪村即出現了為人謔稱的“三日水庫”。全縣至此已有小Ⅱ型水庫26座
,庫容量269萬立方米。三年困難和國民經濟調整時期,水庫建設基本上停止發展。1963年以后
,在“小型為主,大中小相結合,蓄水為主,蓄、引、提相結合”方針指引下,蓄水工程有了新
的發展,除冬季施工外,還集中相當數量的勞力常年施工。1965年,中型工程雙泉水庫破土動工
,翌年,小I型水庫2座建成。1967年雙泉水庫大壩基本完工。到60年代末,水庫蓄容量增至
1662.99萬立方米。70年代,水庫修建規模擴大,走向上型、配套和專業隊伍(社會主義創業隊
)常年施工的軌道。1974年秋,動工興修小I型、雙曲拱壩的車耳溪水庫。到1979年,新建中型
水庫1座,小I型、小Ⅱ型水庫工程分別增至4座、38座。庫容量增到1866萬立方米。80年代前期
,受資金、勞力、土地等因素制約,水庫數量增速減緩,轉入以續修配套設施為主。1986年車耳
溪水庫建成。至此,全縣擁有的水庫,計中型1座,小I型5座,小Ⅱ型38座,總庫容量達到3100
萬立方米。
【桑植縣電業建設】縣內電力資源得天獨厚,河流水能理論蘊藏量484,019千瓦,可開發量
293,600千瓦,已被中央水電部規劃為首批電氣化縣之一。新中國建立前,縣內無電。1953年3
月,縣人民政府組建“地方國營桑植縣電廠”。從長沙購進1臺日產“伊士”式45馬力舊汽車引
擎改裝成燒木炭的煤氣機,美國產修復使用的12千瓦舊發電機,當年供電0.71萬度。1968年桑
植縣第一個小水電站——方家坪電站建成,70年代大力發展小水電,至1988年,火電裝機容量
10,500千瓦;小水電站39處,裝機容量12,189千瓦。36年累計發電5000萬度,工業總產值1.5
億元。火電,1958年,省工業廳從廣州動力機械廠調撥50馬力煤氣機1臺,又從長沙電力機械廠
調撥324伏發電機1臺,充實電廠設備。11月,電廠與原縣辦機械廠合并改名“電力機械廠”。
1960年1月,瑞塔鋪火電廠破土動工,1961年7月停建,1967年恢復續建,1969年10月11日投產。
1970年2月在縣城寶塔洛新建火電廠,安裝1500千瓦發電機組2組,3000千瓦發電機組2組,并將
瑞塔鋪電廠并入。除縣辦電廠外,鄉以下柴油機小型火力發電也相應發展,到1979年共投產受益
18處,機組18臺,裝機容量228千瓦。水電,境內澧水、溇水水源豐富,落差大,發展小水電投
資少,效益高。1968年開始,縣鄉兩級電網逐步發展。縣辦國營八斗溪電站,由縣電力公司經營
。1979年至1987年9月裝機容量5050千瓦,年發電量1652萬度,為縣內第一個中型水電站。鄉、
鎮及村辦集體小水電,全縣有31個54臺,12,333千瓦,僅耗費水能資源量的2.37%。鄉、村水電
站裝機容量在500千瓦以上的有:岳虎灘水電站.1974年動工,1979年3月大壩竣工,1980年投產
。裝機容量500千瓦。至1988年底共發電820.1萬度,年均117.2萬度,產值300萬元。雙泉水庫一
二級電站1973年10月投產,裝機4組,1040千瓦。可蓄水1208萬立方,除發電外,可灌溉(發電
綜合利用型)3個區6個鄉。電網建設以縣城為中心。全縣擁有高壓線路1101.06公里,低壓線路
2711.54公里,變壓器35/0.4千伏安4臺,容量480千伏安。全縣46個鄉鎮已全部通電。86%的村
(490個村)53.7%的戶(53,605戶)有生產生活用電。
【花巖電站】位于澧水中游永定區后坪鎮花巖灘,距城區18公里,該工程于1970年動工興建。
1975年10月1日一、二號機組發電,1977年12月三號機組啟動運行。總投工65萬個,造價343萬元
。其中國家投資92萬元,省投資105萬元,地區投資15萬元,縣自籌70萬元,其他集資60.4萬元
。1966年動工興建漿砌滾水壩一座,壩高6.4米.正常工作水位174.45米,下游水位168.88米,
控制流域面積3975平方公里,平均流量132.9立方米/秒,洪水流量8970立方米/秒。該工程開
始以水輪泵提水灌溉為主,其后安裝機組發電。般運系綜合性中型工程,電站裝有三臺立式機組
,單機容量600千瓦,總裝機容量1800千瓦。最大水頭6.2米,正常水頭5.8米,最小水頭5米,年
平均發電量911.8萬度。
【城關電站】位于慈利縣城東郊,1971年秋結合整治澧水航道修建大壩,整個工程分電站、
大壩、船閘三部分。大壩系混凝土重力壩,壩高4米、底寬9米、頂寬4米;主壩(琵琶洲南)長
155米,上部安裝高3.1米、寬5米的傾倒式活動閘門60塊;副壩(琵琶洲北)長200米,下部安裝
同類型壩門40塊;電站廠房坐于澧水南岸,長67米、寬74.6米、高37.4米,安裝單機500千瓦機
組8臺,水頭4.12米,年發電量1600萬度~2200萬度。船閘長70米,寬11米,可通行40噸機帆船
,年貨運量達70萬噸。該站于1974年建成,總投工82.4萬個,投資703.6萬元。其中國家投資
325.33萬元,平均每千瓦耗資1758.1元。耗工206個。
【江埡水利樞紐工程】該工程位于慈利縣境內澧水支流水的中游峽谷,主要以防洪為主,兼有
發電、灌溉、航運、供水、旅游等綜合效益,是淞澧地區防洪保安的骨干工程。1993年6月批準
立項,1994年列為國家預備開工項目,1995年7月正式開工,1996年4月正式列為國家重點建設工
程。該工程由水庫大壩、地下廠房、斜面升船機和灌溉取水系統等組成。水庫壩高128米,水庫
總長72公里,總庫容17.4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7.74億立方米,可有效控制水上游3711平方
公里地區的下泄洪水,使澧水下游防洪標準由4至7年一遇提高到17至20年一遇,使淞澧地區183
萬畝耕地、144萬人口免除常年洪水災害。水電站裝機3×10萬千瓦,年發電量7.56億度。該工程
移民12,898人。整個工程概算投資24.6億元。
【魚潭水電站】位于澧水中上游茅巖河風景區內,系澧水干流規劃梯級的第四級,南距市區30
公里,北距桑植縣城24公里。該工程是張家界市“八五”重點能源工程之一,以發電為主,兼有
防洪、航運、旅游等多種效益。電站大壩控制流域面積3473平方公里,占澧水全流域面積18.4%
。最大壩高54.5米,總庫1.2億立方米。電站總裝機7(3×2+1)萬千瓦,年均發電量2.71億度。
工程移民1120人。整個工種概算投資4.17億元。
【賀龍水電站】位于桑植縣澧水上游干流的魚潭口,離桑植縣城6公里。系澧水流域規劃梯級
的第二級,是一個以發電為主,兼具防洪、灌溉、養殖等綜合利用的水利水電樞紐工程。電站壩
址以上流域面積2470平方公里,最大壩高47.76米,總庫容7785萬立方米。電站總裝機2.4(3×
0.8)萬千瓦,年均發電量1.04億度。工程移民1298人。整個工程概算投資2.2億元。
【雙泉水庫】系桑植縣內惟一中型水庫。位于縣城東北41公里之澧水支流酉水河源頭。是一座
以灌溉為主,兼供防洪、發電、養魚和水土保持的綜合效益工程。工程分大壩樞紐及灌溉兩大部
分及壩后一、二級電站及其它附屬建筑。1965年10月動工,1967年3月基本建成。此后至1988年
,前后20多年續修灌溉渠道及掃尾配套設施。從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發動全縣民兵修建,高潮
時期工地勞力達14,000多人。庫區控制流域面積30.6平方公里,有森林及宜林山地6270畝,淹
沒稻田230畝,移民30戶。大壩為粘土心墻砂殼壩,壩高42.9米,頂寬5米,軸長174米,高程
521.94米。總庫容1208萬立方米,正常庫容930萬立方米,可養魚水面750畝,每年放魚苗6萬尾
。壩左側建槽式溢洪道,寬47米,高程515.8米,最大泄洪量900立方米/秒。外坡左端利用灌溉
放水涵建壩后電站,裝機2×230千瓦,1976年投產發電。在大山界又利用渠道引流落差建二級
電站,裝機2×200千瓦,1985年發電,壩下并建魚苗池5口,共有面積5畝。80年代,曾于此建桑
植縣大鯢研究所。灌區設計灌溉面積2.9萬畝(其中土改田0.51萬畝),實際灌溉1萬畝左右。
修總干渠5.25公里,左右干渠及支渠13條,總長59.36公里。其附屬建筑物有渡槽6座,總長174
米;倒虹吸管11條,總長2008米;隧42處,總長6106米;防崩塌拱砌總長29.95公里。渠道沿
途與木峽、海耳峪、海龍坪等溪流和水利設施串連灌溉,有馬合口、芙蓉橋、洪家關、劉家坪、
瑞塔鋪等五個白族鄉及五里橋共52個村366個組受益。工程架設10千伏高壓線路117公里,低壓線
路300公里。1985年與縣電網并網運行,年均發電量150萬度左右。庫區森林覆蓋80%以上,木材
積蓄量3.45萬立方米。建庫內林區便道7公里,修施工簡易公路10公里,管理機構住房建筑800平
方米。到1987年,雙泉水庫共完成國家投資500萬元。總工程量213.34萬立方米,總勞動工日
740.41萬個。為了管好水庫,發揮其效益,1969年組建“桑植縣雙泉水庫管理所”.1982年改組
“桑植縣雙泉水庫管理處”。下設管理站、電站、林業管理站、工程設計水文觀測站、魚場及辦
公室,有工作人員85人,為縣水電局領導的事業單位。
【莊塌水庫】位于慈利縣莊塌鄉的莊塌村,距縣城40公里,集雨面積15.8平方公里。1974年6
月由地區、縣水電部門聯合勘測設計,經省水電廳批準動工興建,1975年11月基本建成。為粘土
斜墻土石混合壩,壩高53米(壩頂高程海拔356米),頂寬8米,壩頂軸長146米。正常庫容1680
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603萬立方米。溢洪道寬13米,長242米,堰頂高程海拔351.5米。輸水隧
內徑1.3米。灌區工程,開挖干渠6條,計134.04公里;支渠54條.140公里。附屬建筑物:渡槽
31處,長1664米;隧48處,長4851米;倒虹吸管13處,長2667米。與汩湖、黑龍泉、關田溶等
小I型水庫串連,可灌杉木橋、通津鋪、東岳觀、楊柳鋪等鄉鎮的農田38,100畝,其中增加灌溉
面積1.43萬畝。壩后建電站1座,裝機4臺/500千瓦。國家共投資514萬元,群眾投工1380萬個,
完成土石方303萬立方米。
【協合水庫】位于武陵源區協合鄉協合村,澧水一級支流巖口河上游,距市區32公里。樞紐控
制流域面積14.93平方公里。該工程1965年籌建,同年10月動工,1966年冬因“文革”運動停工
。1971年大壩加高至30米,開始修渠配套。1972年繼續加高大壩,連續五年冬修,于1977年春建
成。大壩最大蓄水深度34.7米。省、州、縣、社共投資495.47萬元,完成土石方130萬方。該大
壩為粘土斜墻型,高40米,壩頂軸長234米,頂寬5米,底寬233米。外坡最低一級為倒濾層;斜
墻選用粘土填筑。17米以下按設計斷面放樣施工,17米以上風外坡均留有平臺,寬度分別為40米
和30米。副壩壩高14米,軸長60米,頂寬5米,放水臥管為鋼筋混凝土箱管,全長55米,內徑0.6
×0.6米,放水孔0.4米,共11孔,最大流量4立方米/秒,用雙向轉動閘門控制,手搖絞車啟閉
。輸水涵全長160米,溢洪道為開敝式,寬36米,最大泄洪量550立方米/秒。1976年修建電站
一座,安裝75千瓦和84千瓦機組兩臺,年發電量25萬度。水庫可灌溉協合、合作橋、新橋、沙堤
四鄉24村耕地1.85萬畝。其中自流灌溉水田1.43萬畝、旱地0.25萬畝;堤水灌田0.17萬畝。水
庫綜合利用于發電照明、打米、磨粉等加工;有養魚水面400畝,連續10年產鮮魚14.75萬公斤
以上,收入達17.44萬元;庫區宜林荒山造林320畝,其中果樹400株,封山1000畝,木材積蓄量
1200立方米。
【茅溪水庫】位于永定區官坪鄉百家村,距縣城24公里,攔截茅溪河中游,控制流域面積308
平方公里,是大庸最大的中型水庫。1958年11月第一次興修茅溪水庫,全縣出動勞力21,000余
人,耗資百余萬元,因山洪暴發,沖垮壩基,被迫停建。1972年1月,大溶溪區委領導千余勞力
,二上茅溪,因資金器材不足,施工二月余,再次停工。1975年8月縣委下決心三上茅溪,歷時
10年,于1984年底竣工。國家累計投資822.3萬元,用工715.9萬個,完成土石方96.6萬立方。工
程大壩為混凝土砌塊石雙曲拱壩;基礎壩區巖性為厚層石灰巖,強度高。副壩位于主壩下游90米
處,壩型為定心定半徑砌拱壩,壩高14米,溢流頂長50米,壩頂厚6.8米。壩頂建通往壩后電站
公路橋一座。采用壩頂溢洪式,有效溢洪寬充72米,流量1870立方米/秒,最大溢洪量6100立方
米/秒。壩后和渠道設電站兩處,裝機1250千瓦。三條渠道發電機組裝機500千瓦。于1980年建
成投產。渠系工程有南、北、社陽三條干渠。北干渠自水庫至城郊代家灣村,全長26公里,有渡
槽16座,長2087米。其中官坪渡槽長483米;高橋渡槽跨徑80米。遂28處,長5059米。渠系灌
溉面積3.2128萬畝。其中灌溉水田2.7881萬畝。南干渠自龍潭河至楓香崗鄉的玉皇村,全長18
.75公里。有隧三座,總長1176米,渡槽6座,總長430米;渠道流量1.6立方米/秒。可灌溉官
坪、三坪、楓香崗稻田、旱地1.3979萬畝。社陽干渠自社溪壩至陽湖坪水庫,全長4.29公里,
尚未全部完工,規劃支渠17條,全長62,827米。其中明渠56,546米,渡槽15處、920米;倒虹
吸管26處、3413米,燧9處、1948米;電灌區11處,裝機容量558千瓦,提水灌溉面積6020畝。
灌區內有小型水庫7座、中型水輪泵站一座、小I型河壩引水工程二座、小Ⅱ型水庫15座。有溪壩
35處,山塘1191口。安裝提水機械207臺,3501馬力,總蓄引提水量2210萬立方米,占灌區總需
水量38%。該工程綜合效益顯著,水庫控制茅溪河流域面積大,每遇洪水,水庫可控制下游兩巖
8000余畝稻田洪災,灌溉面積覆蓋8個鄉鎮、70個村、70,000畝耕地。灌區糧食畝產由解放前
400公斤提高到600多公斤;累計發電5098萬度;水庫養魚40萬公斤;四周宜林荒山3300畝,全部
造林綠化;年產柑桔近10萬公斤。

張家界旅游網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到:

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