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特載
治市方略(十一)
更新時間:2018-03-19 12:10:27 來源:z5z9.cn 編輯:okzjj.com 已被瀏覽
次 查看評論
四、結構調整和區域布局
11.調整優化農業
以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為重點,依靠現代科學技術,面向市場,特別是旅游市場需要,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提高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努力促進全市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不斷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村經濟的生態效益。
——調整優化種植結構。一是調整和優化糧食結構。大力實施“優質種苗工程”,推廣普及優質品種栽培技術。在確保總量穩定增長,提高單產、改善品質的前提下,積極壓縮不適應市場需求的品種。到2005年,農產品優質率達到50%,商品率達到55%,優質稻率達50%以上。二是調整和優化經濟作物結構。穩定油料作物及棉花種植面積,擴大優質品種比重;加速柑桔品改和低產果園的技術改造,大力發展優質時鮮水果,水果優質率達85%以上:圍繞市場需求發展反季節無公害蔬菜,擴大蔬菜生產基地;穩定茶園、麻園面積,研制開發高檔名茶;建立與鞏固優質煙葉生產基地。
——大力發展養殖業。突出發展草食型、節糧型畜牧業。以南灘草場、三家館黃牛基地為龍頭,輻射帶動草山草坡開發,盡快將其建成南方草食型牲畜養殖、加工、出口重要示范基地和良種繁育基地。在穩定牲豬數量的基礎上,加快品種改良,優化牲豬結構,增加適合市場需求的“三元雜交”和配套系的瘦肉型品種,使豬肉產品多樣化,逐步擴大市場份額。優化水產品結構,保護和合理開發水面資源,加速品種更新換代,增加名優特新品種養殖比重。以龍潭河、魚潭、賀龍水庫庫區為中心,大力養殖名貴魚類。
——提高鄉鎮企業發展水平。努力為鄉鎮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不斷提供新的動力和活力,努力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質量,依托資源優勢和旅游市場,把鄉鎮企業的主攻方向和重點轉移到發展勞動力密集型、資源加工型及第三產業上來。突出抓好一批產值過億元的工業小區和過千萬元的骨干企業,推動鄉鎮企業升級。同時,將鄉鎮企業的發展與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促進鄉鎮企業向城鎮集中,推動全市小城鎮建設。
——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按照“扶持龍頭企業,建設優質基地”的方針,進一步完善和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突出建設10大商品生產基地,扶持8家農產品加工企業,重點抓好優質米、優質肉制品、乳制品、水果、蔬菜、杜仲等系列開發,積極扶持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龍頭企業建設,提高技術水平,擴大生產規模,增強帶動功能。繼續爭取國家投入,加快糧食、水果、蔬菜、畜牧業等基地建設。
——完善配套農業服務體系。加強農業實用技術的推廣,重點推廣高效種養技術、防病技術;農產品貯藏、保鮮、包裝技術;依靠科技開創品牌農業,對品牌農業要積極扶持,擴大生產規模,廣泛宣傳,擴大影響;建立農產品信息網絡,及時了解和發布農產品供求和價格信息。
——增加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加強農業水利設施、防洪抗旱、氣象服務、低產田改造、病險水庫治理、防護林建設、種苗工程、農技服務體系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增強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加大扶貧攻堅力度。繼續抓好扶貧攻堅,逐步解決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落后的問題,加大對特貧山區、特困戶的支持力度,努力幫助貧困戶脫貧,對個別自然條件極其惡劣的地方適當考慮移民扶貧方案;努力尋求貧困山區的經濟資源特色,引進技術,提高素質,增強造血功能,引導貧困山區農民脫貧致富;同時,切實抓好溫飽成果的鞏固,努力防止返貧現象。
12.發展壯大工業 依托資源優勢,立足產業基礎,推進技術創新,發揮張家界的品牌效應。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和旅游商品生產,關注和支持高科技含量和高技術項目的開發,逐步振興工業,構筑與旅游發展相互支撐的產業體系。
——加快改造提升傳統工業。傳統工業是我市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全面改造生產技術條件,提升企業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結合行業結構調整,壓縮技術落后和過剩的生產能力,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擴大市場占有份額,提高經濟效益。
——建材:采用先進環保設備,促進環保盡快達標;發展特種水泥,開發優質大理石和新型地面材料、墻體涂料及室內裝飾材料。
——輕紡:采取有效措施,穩定刨花板生產,促進中密度纖維板達產、達效。努力提高服裝檔次,爭創名牌,著重開發高檔休閑服裝和出口服裝;開發包裝材料,改善包裝質量。
——機械:引進推廣高新技術,加快機械工業的技術改造,重點研究開發小型農用機械、汽車電器等新產品。
——冶金:要利用優勢,加快發展鋁、錠生產,并延伸鋁產業鏈條,加強節能降耗、污染治理和綜合利用。
——有重點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十五”期間,要加快培育高新技術產業,不斷提高科技含量,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我市有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為發展醫藥、林產化工等產業提供了充足的資源條件,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以資源換技術,以優良的環境引技術,引進高新技術人才和項目,打破依靠自身科技力量進行研制、中試到產業化過程的傳統思維方式。
——林產化工:加速杜仲純粉、綠原酸等系列產品開發,抓緊黃連素提取新工藝配套生產線建設,開發有市場前景的天然香料、香精、藥品、食品添加劑等高新技術產品。
——醫藥:大力開發醫藥產品,形成一批附加值高、醫療效果好的中成藥。以市制藥廠為龍頭,抓好杜仲、黃柏、厚樸、茅巖莓等資源基地建設,著力開發資源型品種。加快藥廠技術改造,真正把制藥廠建設成現代醫藥企業。并逐步將生產企業與資源基地進行組合包裝,爭取藥業公司上市。
——加快發展旅游工業。以市場為導向,開發織錦、蠟染等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建立和完善旅游商品開發銷售體系。到2005年,本地旅游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達60%以上。
——旅游工藝紀念品:重點開發以本地生物化石為原料的高品質工藝品、龜紋石工藝品、大理石工藝品、紫砂陶工藝品、各種雕刻制品,以及突出張家界風光的字畫和其他工藝紀念品。進一步挖掘本地土家族、白族、苗族傳統紡織工藝,并在此基礎上深度開發、研制民族性、實用性強,具有較高檔次的各種服裝、包裝袋、裝飾品等。
——綠色食品:充分利用本地優勢資源,大力開發適用于游客消費的旅游食品,重點支持獼猴桃飲品、葛根保健系列、魔芋保健系列、茅巖莓系列產品的發展,對當地特色產品進行重新包裝,創立品牌,適應旅游消費市場的需求。
13.大力發展服務業 服務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是“十五”時期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和擴大就業的基本渠道。要加快服務業的市場化、產業化和社會化進程,進一步拓寬發展領域,提高服務水平。
——商貿流通。加快建立以大商場、大市場、大網絡為主導的現代高效市場流通體系,進一步調整商業網點布局結構,完善商品市場體系。“十五”期末,年交易額過億元的市場達到5家,發展30個連鎖商店,改、擴建15個鄉鎮的集貿市場,新建1個旅游購物市場和3個專業批零市場;加快國家糧食儲備庫的擴容改造;加快發展連鎖、配送、專賣和超市等新的流通形式。利用資源優勢和地理優勢加快建設商品集散地,如糧油、水果、水產、蔬菜、建筑裝飾材料、服裝、旅游工藝品等商品市場,形成較為合理的城鄉市場布局。
——金融保險。加大金融監管力度,完善金融機構內控機制,搞好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提高金融管理和經營水平,鞏固和提高金融運行速度及效率;規范發展證券經營機構,加快培育和利用資本市場。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十五”期間,力爭有2至3家企業上市。培育發展保險市場,開辟適應社會需要的新型險種。
——信息咨詢。建立為宏觀決策、企業生產經營和經濟運行服務的信息咨詢市場。建立連接省內外和市區縣以及各部門、企業和市場的信息網絡,形成為政府決策和旅游企業經營服務的政策信息、人才信息、產品信息、旅游信息等各類信息系統。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鼓勵居民家庭電腦上網,推動信息產品的消費。
——房地產。加快城鎮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建立規范化的房地產市場。繼續推進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分配貨幣化進程,全面啟動房地產二、三級市場。積極發展房地產經紀、代理中介服務和住房設計、裝修等配套服務,健全服務標準體系和質量監督體系,不斷提高物業管理水平。
——社區服務。抓好社區建設與管理,充實并優化配置社區服務設施,鼓勵創辦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企業。配套實施再就業工程,積極推進“家庭服務社會化”,積極發展面向大眾的經濟適用型服務項目,開展社區保安、保潔、家電維修、家庭服務等各類服務業。
14.調整區域布局,發展縣城經濟 按照城鄉結合、揚長避短、優勢互補、突出特色的原則,立足縣情,發揮優勢,抓住支撐縣(區)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壯大地方財源的支柱產業,逐步形成規模,不斷提高綜合效益。
各區縣要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大力發展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產業,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生態農業、旅游農業,延伸農業產業鏈,提高農副產品加工水平和效益;加快骨干企業和拳頭產品的培育,加快小城鎮建設,引導鄉鎮企業合理集聚,促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同時,要大力培植財源,努力實現財政收支平衡。
|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熱門信息
-
- 散文攢革——奇山異水張家界 [441]
- 科考文獻(十二) [400]
- 散文攢革——張家界的山水畫 [343]
- 散文攢革——湘西女人 [297]
- 科考文獻(八) [293]
- 散文攢革——江總書記來到張家界 [289]
- 散文攢革——這就是張家界 [286]
- 科考文獻(一) [252]
- 散文攢革——索溪峪的“野” [231]
- 散文攢革——跳舞的手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