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淫片a免费播放口_99视频精品全部国产盗摄视频_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网站_日本xxxx19视频

張家界區劃

永定區(十一)

更新時間:2018-03-19 12:10:33 來源:z5z9.cn 編輯:okzjj.com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
張家界旅游網 公眾微信號

 

【鄭家坪村】 位于新橋鎮西北部,東鄰遠景村、大峪村,南接丁家莊居委會,西連沙堤鄉八門溪村,北臨申家坪村。全村由田家院、七進堂、沙堡、碗田溶、湯家崗、獅子堡、李家村、英兒巖、前門埡、柏果樹10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1.4萬畝,耕地面積2110畝,森林覆蓋率為21%。初級社和高級社時修堰塘6口,有30畝水面,灌溉面積1115畝。1969年鑿穿野貓埡、胡家灣、獅子堡、田家灣4條水,修渠道5013米,管道380米,解決了全村除英兒巖、南門埡的灌溉問題。主要物產稻谷、油菜、大蒜、苧麻、楠竹、小雜竹、油桐、水果等。1999年糧食總產量1080噸。村內交通不發達,僅四個村民小組通公路,且小道曲折。1979年全村通電。有70%村民現已用上自來水。1990年全村看上有線電視。村小學,校園面積4畝,建筑面積520平方米,教室8間。主要姓氏有鄭、田、黃、胡、李、宋、陳等,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全村52戶1752人,其中男803人,女849人,勞動力901人。1999年總收入355.79萬元,人均1200元。
灣村】 位于新橋鎮的東部,東部、南部鄰陽湖坪鎮塔古垴村及崇文街道辦事處的長灣村和代家灣村,西鄰新橋居委會、丁家莊居委會,北鄰柏家峪村。有川木溪、尖山峪、楊家灣、學堂崗、老鴉口、冬瓜灣、云豐山、楊家峪、后沙溪9個村民小組。總面積6625.9畝,耕地面積963.2畝,旱澇保收面積500畝。森林覆蓋率34%。全村地勢由東向西傾斜,一條溪水注入一山后入澧水,形成一封閉性小流域。初級社與高級社時修了6口堰塘,有3畝水面,灌溉面積43畝。1961年修渠道1700米,基本解決了后沙溪、老鴉口、云豐山、冬瓜灣的灌溉問題。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小麥、紅薯、大豆、苧麻、水果等。1999年糧食總產量457噸。村內僅有一條村道橫貫四個組,絕大部分未通公路,且小道曲折。1984年村內自籌資金4.7萬元架設電線,尚有川木溪組因地處高山沒有通電。村民靠積雨、溪水及季節井用水。1997年除川木溪外全村看上有線電視。2000年4月,由永定區人大,市建行扶持資金10.4萬元,新建村小學,校舍面積3.1畝,教室建筑面積438平方米,有教室6間。主要姓氏有宋、李、張、屈等,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全村有225戶,825人,其中勞動力378人。1999年總收入179. 10萬元,人均1300元。
【柏家峪村】 位于新橋鎮東北部,東鄰陽湖坪鄉,南鄰灣村,西鄰遠景村,北接巖峪村,由灣、前止崗、張家峪、香家峪、上馬灣、莊塔坪、橋灣、柏家峪、姚家院、唐家峪11個村民小組組成。耕地面積1205畝,旱澇保收面積410畝,森林覆蓋率48%。以丘陵為主,低山環境,坡田多,初級社和高級社時修了4口堰塘。有8畝水面,灌溉面積70畝,1969年,修水渠1.4公里,基本解決了唐家峪、柏家峪的灌溉問題。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花生、油菜、生姜、大蒜和苧麻等。1999年糧食總產量305噸。村內交通發達,省通1801線貫穿全村。1985年實現組組貫通村級公路。1979年架通全村照明電線。人畜飲水大多靠雨水、井水和溪水。1994年全村看上了有線電視。1998年新建了村小學,校園面積3.2畝,建筑面積367平方米,有教室6間。主要姓氏有張、姚、陳、李、田等,大部分為土家族。全村286戶,1012人,其中男557人,女455人,勞動力571人。1999年總收入193 .90萬元,人均1271元。
【貴峪村】 位于新橋鎮東北部,東抵合作橋鄉,南鄰陽湖坪鄉,西接柏家峪村,北臨五里峪村。由塘家坪、金豆灣、郭家莊、陳愛院、二五崗、趙家崗、蒼樂凹7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7671畝,耕地面積1230畝,旱澇保收面積511畝。森林覆蓋率35%。全村多山和丘陵,稻田較少。初級社修筑堰塘20口,水田10畝,灌溉面積121畝,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紅薯、大豆、桐子、生姜、蘭煉、水果等。1999年糧食總產量270噸。交通發達,省道1801線穿村而過,全部村民小組已通公路。1987年解決了照明問題。80%農戶用上自來水,能看上有線電視。1995年,香港云大民先生個人捐資10萬元,興建了村希望小學,校園面積2.1畝,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有教室12間。主要姓氏有張、李、田、陳、鄒、鄧等,為漢族與土家族。全村312戶,1121人,其中男569人,女552人,勞動力453人。1999年總收入219萬元,人均1200元。
【三岔鄉】 位于永定區的東南部,東抵慈利縣金巖鄉,南接雙溪橋鄉,西鄰大坪鎮,北接西溪坪街道辦事處。交通便利,市區至沅古坪鎮公路貫穿境內,1995年5月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撤區并鄉建鎮的精神并入大坪鎮,1998年IO月經區劃調整設獨立的三岔鄉。土地面積650.45平方公里。其中水田6600畝,旱地1986畝。轄10個行政村80個村民小組,農業戶數1813戶,農業人口6285人,居民多為土家族。水資源豐富,有小II型水庫2座。大型山塘2座。境內有兩條小溪,一條發源于郭家溪村,一條由大坪鎮流入三岔,在梳妝塔村匯合。礦藏主要有石灰石,畜牧養殖業以豬、牛、羊為主。主要農產品有大米、木材、茶葉、花生、玉米、黃豆、土豆、油菜、紅薯等。鄉辦企業有以生產茶葉出名的“三岔茶廠”,現有茶園面積525畝,年產優質茶葉5噸,青巖茗萃、龍蝦花茶曾榮獲省優產品,素有“茶葉之鄉”的美譽。由于水質良好,方法獨特,制出的豆腐系列產品味道特別鮮美,揚名全區。
【三岔村】 位于三岔鄉中部,東抵梳妝塔村,南與許家莊村接壤,西接小坪村,北鄰邢家峪村。轄上長零崗、下長零崗、塘坊上、田潭峪、八三埡、中心、老屋、巖板橋、堰邊、土村、田峪11個村民小組。總面積9100畝,耕地面積1099畝,旱澇保收面積590畝。全村森林覆蓋率52%。全村多為低山田,山坡田較少。一條小溪貫穿三岔村與邢家峪村,有一座大型豐門峪山塘,基本解決農田灌溉問題。有效灌溉面積150畝。村內交通便利,全村用上了自來水,通了電,一部分村民戶安裝了電話。現有企業種豬廠、家具廠、榨油廠等,村里小孩均就讀于鄉中的九年制學校。主要姓氏有胡、覃、李等。村民大多為土家族。全村有308戶1049人,其中男520人,女529人,勞動力540人。1999年總收入201.93萬元,人均純收入1307元。
【丁家界村】 位于三岔鄉西南部,東鄰雙溪橋鄉;南與沅陵縣火場鄉交界,西接四斗坪鄉,北抵大坪鎮。轄張家、條木界、丁家界、大棚、大屋、新屋6個村民小組。總面積9000畝,耕地面積798畝,旱澇保收面積600畝。全村森林覆蓋率70%。全村地處偏僻,地形較為復雜,低山環境,山坡田多。山勢由北向南傾斜。境內有一條小溪,基本能解決人、畜飲水問題。村內交通不甚發達,一條簡易公路通向村內。農戶大多數居住在山坡上,家家戶戶通了電,用上了電燈。部分村民利用溪(塘)水自然落差,埋設管道引水,用上了自來水。村文化落后,村小學辦學條件較差。主要姓氏有胡、趙、覃、燕等,村民大多數為土家族。全村114戶387人,其中男190人,女197人,勞動力240人。1999年總收入72.98萬元,人均純收入1270元。
【天樂山村】 位于三岔鄉東南部。東臨慈利縣金巖鄉,西與梳妝塔村接壤,北抵三岔村,南與雙溪橋鄉交界。轄三等上、胡家臺、二等上、張家臺、大溪邊、團田邊、柳家7個村民小組。總面積19000畝,耕地面積718畝,旱澇保收面積410畝。全村森林覆蓋率78%。全村地處偏僻,形成兩大峽谷,地形呈三角形。地勢由西向東傾斜。境內有兩條小溪匯合后流向慈利縣,基本上解決了人畜飲水問題。用電問題已解決。森林資源豐富,是三岔鄉第一大林業村。自從1988村級公路修通后,該村的森林砍伐過多過快,木材蓄積量成直線下降。村中小孩均在鄉中九年制學校學習,且住宿學校。主要姓氏有張、戴、胡等。村民多為土家族、白族。全村130戶447人,其中男227人,女220人,勞動力327人。1999年總收入93.22萬元,人均純收入1347元。
【邢家峪村】 位于三岔鄉中部,東接郭家溪村,西鄰三岔村,西南抵梳妝塔村,北與西溪坪街道辦事處交界,轄朱家、胡家、上巖塔、下巖塔、大嶺崗、李家塔、鄒家塔、大巖榔、屈家、羊胡子埡、劉家界11個村民小組,總面積12000畝,耕地面積962畝,旱澇保收面積612畝。全村森林覆蓋率53%。水資源較為豐富,有大型山塘一座。一條小溪貫穿邢家峪村與三岔村。農田灌溉問題不大。全村用上自來水,通了電,部分村民安裝了電話,交通便利。主要物產有水稻、油菜、玉米、土豆、黃豆、木材等。村民很重視教育。村中有一所九年制學校,辦學條件優越。主要姓氏有胡、羅、屈、張等,村民大多為土家族。全村有252戶956人,其中男476人,女480人,勞動力378人。1999年總收入170.3萬元,人均純收入1291元。
【許家村】 位于三岔鄉西南部,東與三岔村交界,西鄰丁家界村,南與雙溪橋鄉相鄰,北抵蔡家溪村。轄許家莊、金錢坡、土木溪、垴上嘴4個村民小組,全村總面積4000畝,耕地面積433畝,旱澇保收面積390畝。全村森林覆蓋率63%。全村地處偏僻,境內有一條小溪從村中經過,基本上解決了人畜飲水問題。村部安裝了電話,信息便捷。家家戶戶通了電。村內交通不甚發達。目前建整扶貧正修建一條村級公路,村內交通條件可望很快改善。村中小孩均就讀于鄉中九年制學校。主要姓氏有胡、趙、唐、覃等,村民大多數為土家族。全村72戶266人,其中男130人,女136人,勞動力115人。1999年總收入48. 08萬元,人均純收入1305兀。
【伍家界村】 位于三岔鄉東北部,東鄰慈利縣金巖鄉,南與天樂山村接壤,西抵郭家溪村,北與西溪坪街道辦事處交界。轄茶場、伍家界、分水埡、水羊池、長零崗、劉家灣,黃泥山、皮灣、程家9個村民小組。總面積11000畝,耕地面積1094畝,旱澇保收面積488畝,全村森林覆蓋率72%。全村地形復雜,低山環境,山坡田多。人畜飲水主要靠山水,地下水。灌溉主要靠降雨。村內交通不甚發達,只有一條簡易公路通過村邊,絕大部分村民小組未通公路,且小道曲折。家家戶戶通了電,用上了電燈。村內文化落后,村小學房屋破舊不堪,為改善辦學條件,村領導正在籌謀劃策。主要姓氏有劉、郭等,村民大多數為土家族。全村192戶683人,其中男343人,女350人,勞動力338人。1999年總收入136.63萬元,人均純收入1347元。
【曉坪村】 位于三岔鄉西部,東抵三岔村,西鄰大坪鎮,南與許家莊村接壤,北與西溪坪街道辦事處交界。轄安后頭、田家灣、金三崗、獅子形、山邊、龍家峪、溪坎、灰廠灣8個村民小組。總面積8900畝,耕地面積941畝,旱澇保收面積700畝。全村森林覆蓋率65%。全村地形較為平坦,水稻田較多,為三岔糧食主要產地。境內有一條小溪,1座小II型龍家峪水庫,解決了全村人畜飲水及灌溉問題。村內交通發達,市內至四斗坪、大坪公路臨村而過。家家戶戶用上了電燈。還有部分村民安裝了電話,交通信息十分便捷。村中小孩均在曉坪片小學習。村內主要姓氏有高、謝、龍、覃、胡等。村民大多數為土家族。全村219戶746人,其中男370人,女376人,勞動力370人。1999年總收入131. 25萬元,人均純收入1281元。
【郭家溪村】 位于三岔鄉東部,東鄰伍家界村,北與西溪坪街道辦事處交界,西與邢家峪村接壤,南抵梳妝塔村。轄巖艮坡、沈家老、麻灣、新屋、張家、上頭溪、羅家坡、竹榔崗8個村民小組。總面積12000畝,耕地面積955畝,旱澇保收面積530畝。森林覆蓋率為67%。全村地形較為復雜,低山環境,山坡田多。一條小溪從村中經過流向天樂山村。村內交通不甚發達,一條簡易公路通至村頭,絕大部分村民小組未通公路,且小道曲折。家家戶戶通了電,用上了電燈,村部裝了電話。部分村民利用溪(塘)水自然落差,埋設管道引水,用上了自來水。主要姓氏有郭、田、唐、朱等,村民大多數為土家族。全村有133戶501人,其中男251人,女250人,勞動力248人。1999年總收入92.3萬元,人均純收入1287元。
【梳妝塔村】 位于三岔鄉東部,東抵天樂山村,南與許家莊村接壤,西鄰三岔村,北與郭家溪村交界。轄文家山、菊菜坡、羅家坡、梳妝塔、魯夫子峪、馬井臺、覃家崗、磨子界8個村民小組。總面積16000畝,其中耕地面積821畝,旱澇保收面積620畝。森林覆蓋率68%。低山環境,山坡田多。境內有一條小溪穿過梳妝塔村。基本解決了人畜飲水問題。家家戶戶用上了電燈,部分村民安裝了電話,信息十分便捷。部分村民利用溪(塘)水自然落差埋設管道引水,用上了自來水。村中小孩均就讀于鄉中九年制學校。森林資源豐富,是三岔鄉木、竹蓄積量最大村之一。市內楠竹幾乎全部由魯夫子峪供應。主要姓氏有張、胡、陳等,村民大多數為土家族。全村145戶,594人,其中男290人,女304人,勞動力340人。1999年總收入115. 45萬元,人均純收入1350元。
【蔡家溪村】 地處三岔鄉東部,東與大坪鎮交界,西抵小坪村,南鄰許家莊村,北面靠山。由牧羊洲、蔡家溪、水井埡、桑塔、柳榔、黃土埡、祠堂、小溪8個村民小組組成。全村總面積9000畝,耕地面積765畝,旱澇保收面積510畝。全村森林覆蓋率62%。除牧羊洲被一座山隔開而形成峽谷地形外,其余村民小組連成一片。地勢平坦,灌溉條件優越,建有小Ⅱ型臘魚潭水庫1座。是三岔鄉的糧食主要產地,主要物產有水稻、玉米、油菜、土豆、黃豆、花生等。1999年全村糧食總產量達397噸。村內交通較發達,市內至四斗坪、大坪的公路從村中通過。飲水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家家戶戶通了電,部分村民還安裝了電話。村民很重視教育,村中小孩與鄰村曉坪村小孩均在晚坪片小學習。主要姓氏有蔡、高、胡、楊、屈等,村民大多為土家族。全村185戶702人,其中男350人,女352人,勞動力365人,1999年總收入126. 29萬元,人均純收入1275元。
【三家館鄉】 位于張家界永定區西部,東與永定區楓香崗鄉相鄰,南接永定區漩水林場,西與永順縣隔澧水河相望,北與溫塘鎮和教字埡鎮相連。全鄉總面積114.6平方公里,是全區的大鄉之一。全鄉轄17個行政村.161個居民小組,現有人口12318人。三家館鄉建立于解放初期,1958年底成立衛星人民公社,1961年成立三家館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鄉建制,隸屬大庸縣茅崗辦事組。1995年撤組并鄉,三家館鄉是全區當時僅存的三個獨立鄉之一。三家館鄉境內山丘連綿,溪溝縱橫,多自然溶,屬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境地交通發達,離市區僅20余公里,高標準的柏油馬路縱穿全鄉,全鄉范圍內的自然村全部開通了村級公路。澧水流經該鄉25公里,流域面積達10多平方公里。澧水河兩岸山青水秀,多峽谷險灘,是全市聞名的黃金旅游線,活躍的旅游環境為該鄉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保證。三家館鄉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土地肥沃,適應于茶葉、油菜、油桐、板栗、核桃、辣椒的生長。該鄉是板栗、核桃、辣椒的生產大鄉,在全區享有盛名。三家館鄉的經濟以農、林、牧為主。1999年全鄉農牧業總產值達2087萬元。農業主要是種植水稻、玉米以及經濟作物花生和反季節蔬菜。牧業主要是養豬、養牛以及養禽和山羊。該鄉是我省湘西黃牛的生產區之一,養牛久負盛名。早在六十年代便有日本友人派專家來此考察并給予很高評價。近年來,北京有關專家來此考察論證并寄予厚望;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此事,已與有關部門聯系合作,建立了湘西黃牛配種和養殖基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丘崗山地開發和特種養殖業,先后引進資金百萬余元在云盤塔、棕橋灣、三家館三村進行千余畝的坡改梯工程,還大力扶持棕橋灣村漆松浪的特種養殖業。林業是三家館鄉的一大支柱產業,全鄉木材蓄積量已達1000萬立方米,有3萬余畝鄉辦林場,鄉辦林場實行股份制,還創建了竹木加工廠,對于難銷的木材采取加工后再銷的手段,有利地促進木材的銷售。為了適應改革的步伐,黨委、政府牽頭成立了以林場為主體的茅巖河產品貿易公司,年凈收入額達15萬元。三家館鄉的鄉鎮企業是由鄉企業辦、竹木加工廠、堯灣電站等組成。1998年10月以來,新一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鄉鎮企業的改革,1999年,鄉黨委、政府把治理經濟發展環境列入全鄉的重要日程,竹木加工廠、堯灣電站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經濟效益逐步提高。1999年底財政收入完成5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60元。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農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高檔生活用品彩電、冰箱、洗衣機、電飯煲等走進了千家萬戶。教育事業穩步發展,目前全鄉有中學1所,小學15所,在崗教職工96人,中專以上學歷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99%,小學入學率達99 .13%,中學入學率達84%。醫療衛生工作也有新的發展。
【三家館村】 位于三家館鄉政府中心,座落于小溫公路和鴨坪公路兩旁,東鄰棕橋港村,西鄰巖水井村,南與杜家崗村相抵,北與將軍廟村接壤。轄肖家埡、黑樅關、道坑、三家館、黃家院、放牛包、棗樹塔、天院、上包、下包、黃家塔、舒家灣共12個小組。全村總面積3864畝,其中稻田848畝,旱地685畝,山林荒草地2031畝。全村地形呈“一字長蛇”形,山多田少,漩水水庫西干渠道終點在該村,可灌溉九個組約420畝左右稻田。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油菜、辣椒、西瓜、紅薯等。1999年糧食總產量為102萬斤。村內交通比較發達,有1個組通公路,有主道一條,村道三條,組道六條,但質量不高。全村12個組全部通電,有2個組通自來水。全村小學生就讀于鄉中心完小。1999年“普九”村投入資金7000元進行圍墻建設,辦學條件為全鄉一流,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8.5%。村內主要姓氏有黃、宋、劉、羅、彭、代、舒,大部分為土家族。全村有234戶874人,其中男454人,女420人,勞力413人。1999年總收入85.8萬元,人均1040元。
【毛頭關村】 位于三家館鄉東南部,東與楓香崗鄉相鄰,南鄰漩水村,西抵云盤塔,北鄰樅茂村。轄闕家莊、老水井、劉家腳、上關、下關、木尤坑、宋家灣、尹家巖、陳家腳、余家灣、楊家垴、趙家腳12個村民小組。全村總面積6400畝,耕地面積1497畝,旱澇保收面積400畝。全村森林覆蓋率為10%。全村地形復雜,多丘陵、小山,山坡田較多,有堰塘2口,灌溉面積40畝。主要物產有稻谷、小麥、玉米、洋芋,紅薯、油菜、黃豆。1999年,全村糧食總產量60萬公斤。村內小溫公路縱穿6個組,有4個組也修通村級公路。1980年,村自籌資金6萬元,架電線,家家戶戶通電燈。2000年架通了電話。漩水水庫東干渠延伸至該村,解決了400畝的稻田灌溉。由于受地理位置的約束,該村無法接通自來水。1996年,鄉政府投資,村集體捐工新建了村小學,校園面積4畝,建筑面積250平方米,有5間教室。村內主要姓氏有周、石、闕、趙、宋、陳、田、劉等,村民都是土家族。全村有255戶1077人,其中男652人,女425人,勞動力813人。1999年全村人均收入1210元。
【云盤塔村】 位于三家館鄉的東南部,東鄰毛頭關村,南鄰漩水村,西鄰棕橋灣村、將軍廟村,北鄰樅茂村。全村由葉家組、鄒家組、向家、水井灣、機場、半子埡、溪穴、庹埡、仁埂、大培、塘泥坑、劉榜共計12個村民小組組成。全村總面積5600畝,耕地面積1561畝,水田1111畝。旱地450畝,旱澇保收面積300畝,森林覆蓋面積35%。全村地形復雜,屬丘陵地帶,有山塘4口,水面面積6畝,灌溉面積90畝。主要產物有稻谷、玉米、黃豆、花生、油菜。1999年全村糧食總產為60萬公斤。交通不便,小溫公路只穿過1個組,其余各小組不通公路。1975年村民自籌資金3萬元,修了一條簡易公路。1989年,自籌資金2萬余元,架設電線,基本解決了照明問題。由于居住分散,現在只有2個組用上自來水。1996年由上級教育部門扶持,撥款2萬元,自籌資金3萬多元,擴建了村級小學。學校現占地4畝,建筑面積800平方米,有12間教室。主要姓氏有楊、漆、庹、向、葉、周等。村民全部為土家族。全村288戶1101人,其中男570人,女531人。1999年人均收入1120元。
【竹園坡村】 位于三家館鄉西部,東抵三家館村,西與溫塘鎮接壤,南鄰曉村、碧龍灣村,北與巖水井村相連。由二姑娘塔、燕子坪、竹園坡、張規子、新屋、老屋6個村民小組組成。全村總面積7783畝,耕地面積685畝,旱澇保收面積85畝。全村森林覆蓋率為80%。全村地處偏僻,山多田地少,地形復雜,平均海拔約460米。水源條件差,大部分稻田靠雨水,人畜飲水較為困難。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油菜、黃豆、洋芋、花生等。村內交通不甚發達,小溫公路僅從邊境通過。1983年村自籌資金4.5萬元,集體捐工架電線,修公路,經過三年時間的努力,基本解決了組組通公路,戶戶照電燈。為了改善辦學條件,1992年本村籌資4萬元,修建村小學教室5間,校園現占地3.5畝,建筑面積450平方米,是三家館鄉辦學條件較好的村級小學。現在村內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較多,尤其人畜飲水困難,有312人處于苦熬之中,長期想解決而未得到解決,主要原因是經濟落后,資金困難。由于嚴重缺水,村內經濟的發展,農民收入的提高受到制約。村內主要姓氏有覃、張、漆、黃、王、李、鐘等,村民大多為土家族。全村147戶,528人,其中男263人,女265人,勞動力298人。1999年全村人均收入1020元,糧食總產量16萬公斤。
【張家峪村】 位于三家館鄉東部,東鄰尹家溪鎮馬口村,西抵巖水井村,南鄰樅茂村,北與尹家溪鎮泉峪村交界。由虎頭埡、關張埡、泥田峪、莊屋、雙泉、汪家灣,上八方、下八方、吳家灣、張家峪十個村民小組組成,共222戶,841人(其中男442人,女399人),勞動力444人。村民絕大多數是土家族,主要姓氏為吳、汪、唐、楊、覃、李等。全村總面積3750畝,耕地面積640畝(其中稻田555畝,旱地85畝),森林覆蓋率40%。平均海拔約370米。在七十年代建成的小水庫一座,能灌溉全村九個組200畝稻田,旱澇保收面積300畝。全村地處偏僻。三峪兩溪山多田少,交通、信息都很閉塞,經濟落后,坡陡溪窄,冷浸嚴重,連年洪澇災害嚴重。全村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大豆、紅薯,花生、苧麻、油桐、柑桔等。1982年以來村里自籌資金5.5萬元,投工兩萬多個,目前基本實現了組組通公路(毛路),戶戶照了電燈。村內文化較為落后。為改善辦學條件,村里自籌資金3200元,國家投資l萬元,改建了村小學教室11間,校園占地面積2畝,建筑面積380平方米,在全鄉屬教學條件較好的村級小學。張家峪村多年來雖在交通、水利、辦學、通電方面略有基礎,但村內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還很多,尤其是冷浸田的改造,溪溝坎的治理,荒山荒坡的開發,井水改自來水等。由于經濟落后,資金困難,長期想解決而不能得到解決,這些極大的制約著全村的經濟發展,村民收入的提高。全村1999年糧食總產350噸,人均420公斤。總收入67萬元,人均800元。
【杜家崗村】 位于三家館鄉南部,東部、北部鄰三家館村,南抵黃連村,西與曉村交界。轄磨子灣、劉家、杜家崗、梨子埡、童角院、召召灣、老屋崗、胡家老8個村民小組。全村總面積4300畝,耕地面積1015畝。全村地形復雜,低山多,森林覆蓋率為42%。全村山坡田多。有堰塘2口,水面積1畝,灌溉面積僅為25畝。1983年,在鄉政府的投資鼓勵下,開鑿溝渠1500多米,引用漩水水庫的水灌溉,終因資金缺乏,僅解決2個組的灌溉問題。主要物產有稻谷、小麥、玉米、花生、油菜、紅薯等。1999年全村糧食產量52萬斤。村內交通不甚發達,三家館至鴨坪的公路僅通過1個組。1993年,村組織村民修建了村級公路,但路況甚差,僅能通過手扶拖拉機。1983年,村自籌資金5萬多元開始架電線,現全村所有農戶用上了照明電。村內主要姓氏有杜、羅、劉、黃、胡等,村民全部是土家族。全村有203戶586人,其中男317人,女269人,勞動力443人。1999年全村人均收入1060元。
【樅茂村】 位于三家館鄉東南部,東鄰張家峪村,南抵云盤塔村,西與將軍廟村接壤,北與巖水井交界。轄劉家橋、大院、上樹茂、玉土凹、黃龍泉、龐家峪、汪家崗、李家垣、老屋、上新屋、下新屋、吳家峪、于家腳13個村民小組。總面積6000畝,耕地面積1210畝,旱澇保收面積540畝。全村森林覆蓋率為18%。全村為丘陵地帶,山坡田較多。有山塘5口,水庫一座,總面積50畝,容積6千立方米。1972年投資6萬元修建南北水泥渠道全長2500米,能灌溉全村60%的稻田。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小麥、紅薯、油菜、黃豆、綠豆、高粱、苧麻等,有部分水果、干果基地。1999年全村糧食總產量66萬公斤。有村級公路一條,但路面較差。1980年村自籌資金5萬元立水泥桿架電線,解決了照明問題。1997年由村投工,鄉政府投資修建村完小,校園面積5畝,建筑面積650平方米,教室8間,廚房、廁所俱全。主要姓氏為向、李、劉、吳、周,湯、庹、于等,全村為土家族。全村有250戶915人,其中男575人,女340人。1999年全村人均收入1000元。

【巖水井村】 位于三家館鄉的北部,東鄰尹家溪鎮,南鄰竹元坡村,西與溫塘鎮交界,北與教字埡鎮相鄰,轄巖水井、干溝泉、張家村、漆公塔、江家埡、羅家峪、田家溪、貓兒凹、巖子塔、打馬峪、田凹、增、田灣、水井灣14個村民小組。全村總面積11200畝,耕地面積3420畝。全村森林覆蓋率為52%。全村屬山區。山多田少、無一口堰塘,水源條件相當差。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洋芋、紅薯等。1999年全村糧食總產量51萬公斤。村內交通不甚發達,1994年,由村民招工捐款修建村級公路5000米,全村絕大部分組未通公路。1986年,村自籌資金4萬多元架電線,現全村所有農戶全部用上了照明電。1986年,村里投工投資修建小學。校園面積2畝,建筑面積280平方米,有教室4間。村內主要姓氏有江、黃、漆、覃、吳、羅、龔等,村民全部為土家族。全村有263戶848人,其中男468人,女380人,勞動力562人。1999年全村人均收入980元。

張家界旅游網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到:

上一篇:永定區(十)
下一篇:永定區(十二)
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