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淫片a免费播放口_99视频精品全部国产盗摄视频_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网站_日本xxxx19视频

張家界區劃

桑植縣(十九)

更新時間:2018-03-19 12:11:00 來源:z5z9.cn 編輯:okzjj.com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
張家界旅游網 公眾微信號

 

【白竹科村】東鄰官坪村,南鄰永順 縣萬坪村,西鄰廖家村,北鄰廖家村。全 村有6個組。全村位于山界上,山林蔥 郁,田較多;修有一條長達3000米的灌 溉渠。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洋芋、紅 薯、油菜、黃豆等。2000年糧食總產量 為125.5噸,村內交通較為發達,可直 達永順縣、桑植縣。村內照明問題已解 決。自來水解決50%。有一所村小、教 師3名,學生90余名。主要姓氏有王、 李、向等。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全村 150戶.669人,2000年總收入47萬元, 人均673元。
【朱家溝村】 東鄰巖壁村,南鄰三蘭 子村,西鄰潭口村,北鄰筆架村,轄5個 組。兩山夾一溝,山高路險。俗語說: “朱家溝啊,朱家溝,猴子過路把淚流”。 人均只有三分田七厘地。大山深處煤質 好,可開采煤。村內大部分農戶照明解 決,用上了程控電話。公路未通,自來水 未解決,1999年建起了一所簡易小學, 校園面積2畝,有4間教室。主要姓氏有 張、瞿、彭等。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全 村84戶,433人。2000年總收入24.8萬 元,人均519元。
【張家村】 位于兩河口鄉的西部,東 與廖家村鎮沖天溪村交界,西與陳家河鎮 劉家灣村交界;南鄰白竹科村,北接官坪 村,由王有院子(一、二組)、張家村 (三、四組)、老屋場(五組)、六家(六 組)六個組組成。總面積5997畝,可耕 地面積930畝,其中稻田390畝,全村地 處偏僻,地域狹窄,屬石灰巖質,溶 多,少水源,每遇干旱三年兩難收,大躍 進行時修的兩口山塘,年久失修,均已不 能使用,平均海拔550米,最高海拔800 多米,氣候偏冷。主要農作物有稻谷、玉 米、大豆、紅薯、洋芋、油菜、花生等。 全村6個組均通公路、通電、通程控電 話。現裝有電話22部,60%的農戶自籌 資金埋設水管,解決了人畜飲水。全村適 齡兒童入學率達90%(因經濟狀況)。主 要姓氏有王、張、李、文等。98%為土家 族。全村185戶.750人,勞動力395 人。2000年糧食總產量358噸,總收入 74萬元,人均收入743元。
【官坪村】 位于兩河口鄉西部,東、 南都與廖家村鎮的莫家峪、沖天溪接鄰, 北部與本鄉的巖必村交界,西與本鄉的張 家村交界,由毛坪、李家院、王家坡、橋 邊、下張家、王家灣、上張家、桑樹埡5 個組組成。總面積5350畝,其中耕地面 積1473畝。全村地處高寒山界,東南部、 西北部兩邊有海拔八百多米的高山,中間 形成長方形的小盆地形,平均海拔約600 多米,境內有一條小溪,流入蛇坪天眼, 主要缺水。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紅 薯、洋芋、油菜等,有豐富的煤炭資源, 交通較為方便。全村用電率達100%,有 70%的農戶飲用山泉自來水。村小學,校 園占地900平方米。建筑面積674平方 米,建成高標準的村級小學。主要有土家 族、漢族、苗族等。姓氏有王、李、張、 劉、胡、黃、向等。全村140戶,585 人,勞動力340人。2000年糧食總產量 317噸,總收入71.4萬元,人均715元。
【巖壁村】 東鄰田家村,南鄰官坪村, 西鄰新街村,北鄰朱家溝村。共3個小 組。境內山高路陡,大多為巖石,田土 少。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黃豆、油菜 等。2000年糧食總產量151噸。大部分 村民照明已解決,80%的農戶沒有吃上自 來水。主要姓氏有王、向、李、彭等。村 民大多為土家族。全村85戶,367人。 2000年總收入29.1萬元,人均729元。
【格溪村】 位于兩河口鄉北部,東鄰 上南溪村,南鄰陳家河,北鄰涼水口鎮, 西與舊街村交界,由唐家、官壯界、巖塔 院子、葉家臺、劉家灣、毛樹灣、關家 坡、野雞峪、范家灣、苦竹山、龍一、 二、三組14個組組成。總面積7155畝。 耕地面積946畝。田250畝,全村三叉兩 峪,土質深。1997年修通了全長5公里 公路。全村有60%的農戶靠肩挑水。公 路只是毛路。下雨天寸步難行。全村通 電。村小學,校園面積3畝,建筑面積 500平方米。有磚木結構教室3間、辦公 室3間。全村總人口1071人,258戶, 主要姓氏有向、周、聶、瞿、唐、王、 鄧、杜、張、穿、黃、楊等。均為土家 族。糧食產量200噸左右,產值約70萬 元。2000年人均收入715元。
【筆架村】 東鄰王渡潭村,南鄰田家 村,西鄰朱家溝村,北鄰潭口村。全村6 個組。山勢呈筆架形,山高、田多。主要 物產有稻谷、玉米、洋芋、紅薯、油菜、 黃豆等。2000年糧食總產量為239噸。 村內交通一般。照明問題基本解決,大部 分農戶沒有用上自來水。主要姓氏有尚、 陳、王等。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全村 132戶,570人。2000年總收入30萬元, 人均698元。
【栗山坡村】 東鄰舊街村,南鄰潭口 村,西鄰兩河口村,北鄰格溪村。全村共 有5個組,有耕地面積482畝,總面積為 1595畝。全村大部分居住于山坡上;山 勢較為雄奇。有一座近5畝的水庫。主要 物產為稻谷、玉米、洋芋、紅薯、黃豆 等。2000年糧食總產量為1490噸。村內 交通不發達,去鄉政府隔一條大河,常乘 木船而過。全村都沒有通公路,且小道曲 折。照明問題已解決,部分村民已用上自 來水。村里有一所希望小學,教學班4 個,教師2名,學生90余名。主要姓氏 有王、尚、張等。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 村115戶,559人。2000年總收入60萬 元,人均730元。
【潭口村】 位于兩河口西北部。東鄰 兩河口村,南與筆架村接壤,西與朱家 溝、陳家河鎮交界,北鄰舊街村、栗山坡 村。轄彭上、彭下、付上、付下、四組、 五組、瓦坊、堰坊、七組9個村民小組。 總面積6800畝,耕地面積380畝,水田 32畝。山坡田多,地形呈長方形,地形 由西向東傾斜,境內有澧水河從西向東, 從村北部環繞流去。境內有桑龍公路從村 中心穿過,交通較方便。主要物產有稻 谷、玉米、紅薯、洋芋、黃豆、小麥、油 菜等。經濟林有柑桔、桃、梨等。全村有 5個組居住在公路沿線,該村屬賀龍電站 淹沒區,1998年從朱家溝村架了自來水 管,全村80%用上了自來水,有少部分 埋設管道解決了飲水問題。學生全在鄉校 上學。主要姓氏有彭、付、李、陳等。村 民大部分為土家族。全村172戶,754 人,勞動力386人。2000年糧食總產量 為251噸,總收入43萬元,人均722元。
【芙蓉橋白族鄉】 位于桑植縣的東北部,距桑植縣城28公里;東連馬合口、 麥地坪白族鄉,南與劉家坪、洪家關白族 鄉毗鄰,西接谷羅山、四方溪鄉,北鄰龍 潭坪鎮和湖北省鶴峰縣的梅坪鄉。全鄉總 面積108平方公里;有常年耕地14278畝,其中稻田7404畝,旱地6874畝,山 地面積達1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5%。 轄17個行政村,154個村民小組,3382 戶,13198人。其中白族占總人口的 85%,土家族占總人口的13%,1999年 人均純收入877元。芙蓉橋白族鄉因早年 境內芙蓉橋村胡家臺組一石拱橋兩頭,長 有一片芙蓉樹而得名。境內山巒疊嶂,溪 溝縱橫,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山峰 天星山海拔1552.5米,最低處梅家橋村 為300米;有大小河流9條。4億年前, 是恐龍的世界。經中國古脊椎動物研究 所、古人類研究所堪測,認定芙蓉橋白族 鄉是“無牙芙蓉恐龍”窩。1970年7月 由湖南省405地質隊,會同中科院古脊椎 動物研究所及古人類研究所專家發掘出兩 架恐龍化石。其骨架長3米,重150多公 斤,無牙。又名無牙恐龍。經鑒定,系古 龍亞綱槽牙齒恐龍中一新科新屬新種,距 今2.1億年,是后來地球上大量存在的 恐龍的祖先。這一發現,填補了中外古生 物考古研究中的一項空白。為保護好這一 獨特的文化資源,使其做到科學、合理地 開發利用,1980年,芙蓉橋鄉政府會同 縣文管所一起對該發掘場進行了封閉性保 護。芙蓉橋白族鄉是紅二、六軍團主要活 動地之一,革命文物保存完好;是云南白 族人和白族文化傳入桑植的落腳點,至今 完整地保留了云南大理儺戲、白旗仗鼓 舞、霸王鞭、趕會等文化遺產。故芙蓉橋 白族鄉的文化具有外來民族性和國際性, 依托張家界巨大的國際旅游市場,推出舉 世無雙的“芙蓉無牙恐龍”文化,為不斷 促進白族儺戲文化的開發利用,帶動桑植 文化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 義。
【芙蓉橋村】 位于酉水河畔,是芙蓉 橋鄉政府所在地,是通往官地坪、麥地 坪、淋溪河、全藏的交通中心。該村山青 水秀,四面環山,沿酉水河畔居住的有4 個村民小組,可以灌溉的稻田300多畝。 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黃豆、洋芋、紅 薯。轄15個村民小組,組組通公路,通 電,可以收看有線電視,有程控電話45 部。該村地處芙蓉橋的中心地帶,有芙蓉 橋中心完小、芙蓉橋中學。主要民族有白 族、土家族。人口1195人,有水田825 畝,旱地595畝,年產值在110萬元左 右,主要姓氏有鐘、王、谷。
【上坪村】 位于芙蓉橋白族鄉的西北 部。東與湖北省鶴峰縣梅坪鄉交界,南鄰 下坪村,西與大旗灣村接壤,北鄰四方溪 鄉平頭巖村和龍潭坪鎮三合街村。全村4 個村民小組,有水田324畝,耕地220 畝,森林覆蓋率達60%。因山勢四周高 中間低,每遇山洪暴發,300多畝稻田經 常受淹。70年代,修筑水庫一座。一是 蓄水發電,二是擋砂防洪。還開山打通了 一條420多米長的隧,以緩解村內稻田 受淹之苦。由于年久失修,水土流失,現 水庫已變為砂庫,隧也因底偏高。主 要物產有稻谷、玉米、洋芋、紅薯、油 菜、黃豆等。村通簡易公路,戶戶通電, 接通了有線電視,有無線電話3部。村內 有蓄水池2個,30%的農戶通了自來水。 村小學,有教室2間,辦公室1間,教師 住房2間。全村有白族、土家族、苗族、 漢族等。主要姓氏有陳、谷、孫、朱等。 全村157戶,546人。糧食總產量190 噸,人均糧食348公斤,人均純收入897 元。
【下坪村】 位于芙蓉橋白族鄉的西北 部。東與淋溪河鄉夾河坪村交界,南鄰唐 家山村,西與大旗灣村接壤,北鄰上坪 村。全村由天星山、余竹灣、洪家灣、水 馬頭、冷家垣、山邊、吳家橋7個村民小 組組成。有稻田445畝,旱地257畝,主 要物產有稻谷、玉米、洋芋、紅薯、油 菜、黃豆等。1986年修通了鄧家凸至金 藏近20公里的公路,村內另有簡易公路 一條,戶戶通電。村內建有有線電視站一 座,安裝有線程控電話一部,無線電話三 部,20%的農戶通了自來水。村內設有片 中心完小一所,有兩層磚瓦結構的教學樓 一棟,有教室7間,辦公室1間,教師住 房4間,學生食堂和寢室綜合房一棟。全 村有白、土家、漢等民族。主要姓氏有 陳、谷、朱、楊、全、劉、熊、王等。全 村183戶,730人。糧食總產量328噸, 人均糧食449公斤,人均純收入800元。
【大莊坪村】 位于芙蓉橋鄉東南部, 東鄰麥地坪鄉,西抵瑞塔鋪鎮,南與空殼 樹鄉接界,北與銀星村相鄰。轄王家臺、 銅盆噎、四方山、大莊坪、七埡里、清水 源、魏家灣、木耳棚、肖家埡、稻子塔 10個村民小組,總面積13545畝,耕地 1500畝,旱澇保收面積300畝。全村三 條山脈夾兩條山谷,平均海拔856米,該 村屬喀斯特地貌,地表嚴重缺水,七十年 代修了6口山塘,現僅剩一口,面積不足 一畝,該村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紅 薯、洋芋、油菜。修通了進村公路,尚有 6個小組未通公路。興修了人飲工程,解 決了500余人飲水困難。全村100%用上 電,村小學,校園占地2.8畝,建筑面積 310平方米。主要姓氏有王、曾、肖、 陳、鐘等。村民95%為白族。全村812 戶,815人,男468人,女307人,勞力 560人。1999年總產值546萬元,人均 673元,糧食180噸,人均256公斤。
【大旗灣村】 位于芙蓉橋白族鄉的西 北部。東與上坪村、下坪村交界,南鄰唐 家山村,西與四方溪鄉齋公坪村接壤,北 鄰四方溪鄉平頭巖村。全村山大人稀,山 高路陡。由白水泉、大旗灣、官兵埡三個 村民小組組成,有稻田53畝,旱地270 畝。主要物產有玉米、洋芋、紅薯、花 生、板栗、油菜、黃豆等。1999年冬, 通簡易公路8公里,2000年底,已修通 毛路約5公里。戶戶通電。部分農戶已飲 上了自來水。全村有白族、土家族、漢族 等。主要姓氏有錢、聶、全、朱、鄧等。 全村48戶,158人。1999年糧食總產量 34噸,人均糧食215公斤,人均純收入 633元。
【瓦屋坪村】 位于芙蓉橋白族鄉東北 部,東鄰馬合口鄉馬合口村,西鄰芙蓉橋 村,北抵高陽村,南與銀星村交界。全村 共189戶,768人,由書家橋、余家峪、 市場、唐家彎、四中堂、新屋、馬公潭、 張官峪8個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2713 畝,耕地670畝(其中稻田396畝,旱地 274畝)。全村人戶較為集中,田少人多, 交通較為方便,桑官公路穿村而過,有歷 代較有名氣的馬合口農貿市場。村民以農 業、商業、服務業為主,農作物以稻谷、 玉米、洋芋、紅薯、油萊為主,糧食總產 量235噸,商業、服務業總值約占全村總 收入的50%。修建了全縣第一個水輪泵 站和攔河大壩,1986年由縣水電局投資 興修了1.4公里三面不見泥的水泥水渠, 基本解決了兩鄉(馬合口、芙蓉橋鄉)三 村(馬合口鄉馬合口村、芙蓉橋鄉銀星 村、瓦屋坪村)8組276畝稻田的灌溉問 題。架設高壓線路2公里,安裝了50千 伏安變壓器一臺,解決了全村人民加工、 照明等問題。境內有馬合口完小,全村 99.5%為谷姓,另有4戶從高陽村遷居來 的王姓。谷、王姓的祖先均從云南大理遷 居于此定居。全村以白族為主。
【興旺村】 位于芙蓉橋白族鄉的南部, 是全鄉的大村之一。東與芙蓉橋村、鶴群 村交界,南鄰梅家橋村,西與洪家關鄉三 屋噎村接壤,北鄰福建坡村。由馬一、高 興、馬二、馬三、古方峪、上一、上二、 塔上、六合灣、興一、興二、丁家臺、丁 家界、余家峪、水井彎等匕個村民小組組 成。有稻田664畝,旱地543畝。主要物 產有稻谷、玉米、洋芋、紅薯、花生、油 菜、黃豆等。桑官公路穿境而過。戶戶通 電,村內設有片完小一所,有二層木質結 構的住宿綜合樓一棟6間,一棟二層磚木 結構的教學樓6間。全村有白族、土家 族、漢族等。主要姓氏有鐘、王、熊、劉 等。全村251戶,總人口966人。糧食總 產量610噸,人均糧食63公斤,人均純 收入932元。
【胡家峪村】 位于芙蓉橋白族鄉中部 地帶,東鄰庹家崗村,西與福建坡村交 界,南鄰高陽村,北抵芙蓉橋村。由毛家 灣、業龍凸、五一、英雄、老屋、楊柳、 長家峪、騎馬嶺、崗兒嘴、胡家塔、胡家 峪、峪口、聯合、言灣14個村民小組組 成,總面積772畝,耕地面積250畝,早 澇保收面積250畝。主要物產有水稻、玉 米、紅薯、洋芋、花生等。全村通了公 路,架通了電,主要姓氏有谷、王姓。全 村265戶,1062人,勞動力482人。村 民以白族為主。1999年總產值110萬元, 人均純收入930元,糧食335噸,人均 322公斤。片完小設在本村內。
【高陽村】 位于芙蓉橋白族鄉東部, 東鄰廖坪村,西鄰芙蓉橋村,北鄰胡家峪 村,南與瓦屋坪村交界。有新屋、老屋、 大巖塔、竹山峪、雀兒峪、溝邊、槐樹塔 7個村民小組。總面積3450畝,耕地面 積970畝,旱澇保收面積320畝,森林面 積2100畝,全村為七峪面八坡40個小 凸,集體修山塘4口,辦加工廠2個。有 稻谷、玉米、黃豆、紅薯、馬鈴薯、油 菜、小麥等,糧食總產達360噸,人均 400公斤。蛇老殼到雀兒峪公路長達4公 里.1999年修通竹山峪組公路3公里 (毛路),還有新屋、老屋、大巖塔未有通 公路。全村戶戶照了電燈,30%的戶接了 有線電視,30個戶安了電話,學校一棟, 17間,面積為3畝,建筑面積800平方 米。主要姓氏有谷、王、常三姓。除常姓 11戶外,都是白族。全村242戶,910 人,男442人,女468人,勞動力420 人。1990年總產值為74萬元,人均820 兀。
【海兒峪村】 位于芙蓉橋白族鄉的西 北部。東與馬合口鄉姚家彎村交界,南鄰 福建坡村,西與橋自灣鄉、谷羅山鄉接 壤,北鄰唐家山村。全村山大人稀,山高 路陡,由七云塔、海爾峪、孫家灣、唐家 埡、廣埡、田屋溪6個村民小組組成,有 稻田86畝,旱地134畝。主要物產有玉 米、洋芋、紅薯、花生、板栗、油菜、黃 豆等。村內交通極不方便,山中小道棘刺 叢生,戶戶通電,大部分農戶飲上了自來 水。村小學,有一名專職教師。全村有白 族、土家族、漢族等民族。主要姓氏有 谷、王、鐘、羅、朱、楊等。全村71戶, 283人。糧食總產量63噸,人均糧食223 公斤。人均純收入619元。
【唐家山村】 位于芙蓉橋白族鄉的西 北部,是全鄉最偏僻邊遠的貧困村之一。 東與淋溪河鄉尖峰山村交界,南鄰淋溪河 鄉淋溪源村,西與谷羅山鄉清灣村、牛 口村接壤,北鄰下坪村。全村由吳家灣、 獨木橋、下灣、白巖壁、五里荒5個村民 小組組成。有稻田125畝,旱地464畝。 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洋芋、紅薯、黃 豆、花生、板栗等。鄧全公路穿境而過。 照明、加工均用電。2000年修建大小水 池28個,架設水管16000余米,使80% 的農戶飲上了自來水。村小學,有教室1 間,教師住房1間,辦公室1間。全村有 白、土家、漢等民族。主要姓氏有谷、 王、朱、陳、張、劉、丁等。全村167 戶,545人。糧食總產量163噸,人均糧 食299公斤。人均純收入477元。
【銀星村】 位于芙蓉橋鄉東南部,東 鄰麥地坪鄉,西鄰鶴群村,北鄰瓦屋坪 村,南與大莊坪村交界,三面環水。全村 田少地多,雙泉左干渠繞山而過,但沒有 受益,村內還沒有通公路,1996年建了 一座恐龍橋,共花資金12萬元。主要物 產有稻谷、玉米、洋芋、紅薯、油菜、黃 豆等。1999年糧食總產量260噸,人均 550公斤。村內有5個組,解決了人畜飲 水,已基本通電,因村無企業,無能力改 造線路只得停電。村小學,校園面積2 畝,建筑面積250平方米,磚木結構。主 要姓氏為谷、王、鐘、劉、熊、史等。絕 大部分為白族。全村254戶,958人,男 470人,女488人,勞動力401人。1999 年總收入835766元,人均933元。
【梅家橋村】 位于芙蓉橋鄉的西南部, 西南抵劉家坪鄉的關溪澗村,西北與洪家 關鄉土屋垣村交界。由文家山、廟峪、長 峪、二方灣、下鋪、田灣、張溪峪、挖斷 崗、秀兒坡、史家臺、熊家坡、陳家莊、 大木山、湘遷垣14個村民小組組成,總 面積7544畝,耕地面積1190畝,旱澇保 收面積220畝,森林覆蓋40%。全村山 坡田多。一座溝壩,壩長6米,高25米, 解決了田灣小組部分水田的灌溉。主要物 產有稻谷、玉米、洋芋、紅薯、油菜、黃 豆等作物,糧食總產量550噸。村小學, 校園4畝,建筑面積120平方米,有教室 4間。主要姓氏有熊、劉、王、谷、鐘、 彭、向、符等。村民大部分為白族、土家 族、苗族。全村335戶,1250人,男681 人,女569人,勞動力680人。1999年 總收入101.2萬元,人均810元。
【庹家崗村】 位于芙蓉橋鄉東北部, 東與馬合口鄉交界,西鄰福建坡村,南鄰 海爾峪村,南與胡家峪村交界。全村位于 一個大山腳下的山崗上,有旱田243畝, 人口449人,水源條件差,一年四季全靠 天下雨才能維持生活。主要物產以稻谷為 主及其它雜糧等,人均糧食390公斤,經 濟收入人均900元左右。多數組通公路, 家家通電。全村112戶,人口449人。
【福建坡村】 位于芙蓉橋鄉西北部, 東鄰胡家峪村,南鄰芙蓉橋村,西鄰洪家 關鄉,北鄰海爾峪村,全村由問個小組組 成,總面積800畝,森林覆蓋率28%, 耕地面積1237畝,全村凸凹不平多山地, 有溝渠兩條,水電站一座,盛產稻谷、板 栗、花生、奈李。村內交通較好,洪芙公 路穿境而過,全村尚有地莊組沒有通電 (因其地勢險要,海拔999米)。村小學屬 于中心小學,共5個年級,8間教室,全 校面積20多畝。主要姓氏有谷、王、鐘、 劉、陳,多為白族。全村有207戶,967 人,其中男607人,女300人,勞動力 537人。人均純收入537元。
【廖坪村】 位于芙蓉橋鄉東北部,東 與馬合口鄉交界,西鄰高陽村,南鄰馬合 口村,北與劉家寺村交界。全村地形為一 坪三峪,山坡田多,初級社和高級社時, 修建了2口山塘8畝水面,灌溉面積40 畝,同時芙蓉橋和馬合口兩鄉共建筑了大 山界河壩,同時修通一條3000多米長渠 道,可灌溉雙崗、廖坪、高陽、馬合口等 4個村,1999年整修大山界至廖坪全長 2500米三方不見泥渠道,解決三個村飲 水。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小麥、洋 芋、紅薯、油菜、黃豆、苧麻等,1999 年糧食總產量136噸,人均283公斤。村 內公路未通。村內有2個組引來了自來 水。另2個組條件差,水未接通。村內已 通電。村小學,校園面積3畝,建筑面積 150平方米,教室(木房)3間,辦公室 1間,共4間。主要姓氏有谷、王、鐘、 劉、熊、周等。村民大部分為白族。全村 130戶.498人,其中男256人,女242 人,勞動力200人。1999年總收入279 萬元,人均552元。
【鶴群村】 位于芙蓉橋白族鄉西南部, 東鄰芙蓉橋、銀星村,西北鄰興旺村,南 與大莊坪交界,由土門子、舊屋邊、垣家 峪、宋灣、南海、三屋塔、豐合、雄虎、 谷家邊、潭坪、大廈垣、四屋坡等12個 村民小組組成。總面積9000畝,耕地面 積900畝,旱澇保收面積300畝,森林覆 蓋率30%。全村地勢比較平坦。與銀星 村交界處修建了一座攔河壩,水渠分為左 右兩干渠,沿澧水河兩岸由東向西穿村而 過,可灌溉稻田300畝。主要物產有稻 谷、玉米、洋芋、紅薯、油菜、黃豆等。 一座攔河壩,接通全村兩河岸的交通,并 修通了9個組的村道。全村加工、照明均 用電。村小學,有教室4間,老師宿舍1 間,占地面積3畝。全村以白族為主。主 要姓氏有鐘、王、谷、劉、陳、李、梅、 熊等。全村245戶,1010人,男506人, 女504人,勞動力470人。1990年總收 入50.1萬元,人均500元。
【芭茅溪鄉】 位于桑植縣西北部,東 與龍潭坪鎮、苦竹坪鄉相連,南與沙塔坪 鄉為鄰,西與五道水鎮接壤,北與天平 山、四門巖林場交界;全鄉總面積為119 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3156畝;其中水 田2316畝,旱地840畝,有林地10053 公頃。所轄10個村;共1323戶,4661 人,有漢族、土家族、白族、苗族等民 族,其中以土家族為主;境內地屬山區, 山大人稀,樹木茂盛,森林資源豐富,是 桑植縣主要木材生產區。境內旅游資源豐 富,有五縣山、川橋、賀龍刀劈鹽局舊 址等景點,和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連成一 線,可供游人游覽。澧水河橫穿東西,是 境內主要河流,鄉辦企業有芭茅溪造紙 廠、桑植縣文體用品廠2個企業。農產品 主要有稻谷、玉米、花生、油菜、木材、 茶葉、蜂蜜、蓼葉等。清水河中棲息的娃 娃魚,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芭茅溪村】 位于芭茅溪鄉中部,東 鄰水田壩村,南鄰楊家灣村、桑植坪村; 西抵取和坪村、汨垣湖村,北與遼竹灣 村、四門巖林場交界。由場上、中心、小 溪、甘家灣4個村民小組組成。耕地面積 486畝,其中水田403畝,旱地83畝。 森林覆蓋率為70%。境內有兩條小溪在 中心組匯合。全村的耕地主要集中在沿河 兩岸。1998年,修筑了一條水壩,壩長 14米、高2米;修水渠200米,解決了 小溪組的灌溉問題,主要物產有稻谷、玉 米、洋芋、紅薯、油菜、黃豆等。全村糧 食產量202噸。村內組組通公路,桑鄂公 路從南角穿過;芭四公路貫穿全境,全村 照上了電燈,全部村民用上了自來水。主 要姓氏有郁、張、莫、向等。村民大部分 為土家族。全村163戶,592人,男371 人,女221人。1999年總收入42萬元, 人均712元。
【十里坡村】 位于芭茅溪鄉南部,東鄰楊家灣村,南鄰沙塔坪鄉,西鄰沙塔坪鄉,北抵桑植坪村。由田坪、廟塔、長灣、向家埡、坪塔等五個村民小組組成。 耕地面積370畝,其中水田232畝,旱地 138畝。森林覆蓋率為55%。全村平均海 拔450米;境內無小溪,灌溉全靠天雨。 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花生、洋芋、紅薯、油菜、黃豆等。1999年糧食總產量 200噸。村里不通公路,村民照上電燈。全村共建人飲工程3處,有近三分之二的村民用上了自來水。村小學,校園占地1 畝,建筑面積200平方米,有教室3間。主要姓氏有張、儲、尚、劉、賈等。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全村有99戶,346人, 勞動力192人。1999年總收入24.7萬元,人均716元。  
【水田壩村】 位于笆茅溪鄉東部,東鄰龍潭坪鎮、苦竹坪鄉,南鄰沙塔坪鄉,西抵楊家灣村、芭茅溪村,北與楠木坪、黃連臺村接壤,由胡倉坪、水田壩、樅樹   坪、楊家咀、陸潭、陳家垉、杜家咀、扒泥潮、七灣九個村民小組組成。有耕地面   積382畝,其中水田334畝,旱地48畝,旱澇保收面積300畝,森林覆蓋率為51%。全村平均海拔約450米,澧水河穿過全村,能灌溉河流兩岸300畝農田。村內除七灣組外,其余各組均已通路;全村   照上了電燈;大部分村民有電視,通了程   控電話,大部分村民用上了自來水。新建   了村小,校園占地1.5畝,建筑面積   200平方米,有教室3間。主要姓氏有劉、段、陳、辛、葛、賈、張、王等。村民大多數為土家族。全村198戶,769人,勞動力486人。1999年總收入35.8萬元,人均741元。  
【遼竹灣村】 位于芭茅溪鄉的西北部,東與芭茅溪村相鄰,南與汨垣湖村相連,西與五道水鎮相接,北與四門巖林場抵界,由蓼竹灣、杉木橋、茶園、曾家臺、羅家臺等五個組組成,耕地面積205畝,其中水田175畝,旱地30畝,旱澇保收面積120畝,森林覆蓋率為90%。水田的灌溉主要靠天雨,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洋芋、紅薯、油菜、黃豆等。1999年糧食總產量122噸。森林資源豐富,是   芭茅溪鄉第三大林業村,1999年,村林業收入5萬多元。村里不通路,僅有一些曲折小道。村民都照上了電燈,用上了自來水。村小校園占地面積2畝,建筑面積   600平方米,有5間教室,2間教師宿舍。   主要姓氏有劉、張、向、邵、胡、吳、黃、雷、陳等。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全村有109戶,321人,男173人,女148人。1999年總收入22萬元,人均680 元。
【汨垣湖村】 位于芭茅溪鄉西部,東鄰芭茅溪村,南與取和坪村交界;西抵五 道水鎮,北鄰遼竹灣村,由廣付橋、大坪、業水溪、漆樹灣、板倉坪、油垣湖、 覃溪灣7個村民小組組成,耕地面積340 畝,其中水田216畝,旱地124畝,森林 覆蓋率為52%。境內有三條小溪,能灌 溉該溪兩岸150畝農田,近年來,修水渠 近1000米,全村有效灌溉面積200畝。 村內僅桑鄂公路穿境而過,尚有3個組不 通路;部分村民用上自來水;大部分村民 靠挑水吃。村民照上了電燈。村小占地2 畝,建筑面積200平方米,有教室4間。 主要姓氏有陳、莊、劉、張等。村民大部 分為土家族。全村有117戶,502人,勞 動力250人。1999年總收入41.4萬元, 人均710元。
【楊家灣村】 位于芭茅溪鄉南部,東鄰芭水田壩村,南鄰沙塔坪鄉,西抵十里坡村、桑植坪村,北與芭茅溪村交界,全村由后坪、楊家灣、鵝湖坪、詹家坡、余家坪5個村民小組組成,耕地面積350 畝,其中水田240畝,旱地110畝,森林覆蓋率為52%。境內無小溪,農田灌溉 全靠天雨;主要物產有稻谷、玉米、花 生、洋芋、紅薯、黃豆、油菜等,1999 年糧食總產量148噸。村里不通路。村民 照上電燈。部分村民用上了自來水。村小學,校園占地1.5畝;建筑面積240平方米,有教室5間。主要姓氏有楊、詹、 侯、張等。村民大部分為土家族。全村有 120戶,391人,勞動力282人。1999年 總收入277萬元,人均710元。
張家界旅游網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到:

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