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內資訊
產業化與城市化“雙向融合”
更新時間:2017-12-09 12:45:48 來源:z5z9.cn 編輯: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次 查看評論
新華社上海12月29日電(記者李榮)以產業化與城市化“雙向融合”為目標的郊區新城建設,將成為“后世博”上海關涉全局發展的“新引擎”之一。上海城鄉一體化的新格局,正從中心城區的600平方公里向整個市域6000平方公里實現新拓展。 具有近800年歷史的江南古城嘉定,是上海郊區“新城戰略”的先行地區之一。在實踐中,嘉定提出了一個引人思考的命題:產業化與城市化如何“雙向融合”?嘉定區負責人說,城市沒產業就是“空城”,產業沒城市只能“空轉”,空對空就是“偽城市化”。城市與產業“雙向融合”的實質就是“平衡”兩字,城市的良性發展全在于此。 滿足“人的需要”城市才有生命力 世博之后的上海,對城市有了新的思考?!盎氐匠鞘械臍v史源頭想一想,城市是怎么來的,就能更好地明白未來城市化之路怎么走。城市的生命,全在于滿足人的需要?!奔味▍^委書記金建忠對記者說,嘉定新城以人為本,就要做到“三宜”,宜居住、宜創業、宜就業。 “三宜”,對應的是城市中“人的平衡”,既要生活好,還要工作好,有才干的人更有自我實現的需要。人的平衡,要求城市的平衡,最根本的就是產業化與城市化的平衡。嘉定區區長孫繼偉對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十分熟悉。他說,以往有一些地區“村村冒煙”,只顧招商引資,不注重城市功能的集聚,最終留不住人才、留不住好的項目,留下的都是一堆落后產能;有些地區又只顧搞“大高樓、大廣場”,徒具城市的外殼,卻沒有優勢產業的支撐,激發不出城市的生命力。 嘉定在規劃新城建設之初,就注重一條基本原則:城市化與產業化要有對應的匹配度,不能一快一慢。嘉定區發改委主任孫偉認為,“城市形態的建設相對容易,難的是要引入與城市發展相適應和匹配的產業作為支撐,尤其是創新和創業的產業”,產業活了,人的需求就活了,城市的內在活力也就起來了,“先行一步”的城市形態也就有了“魂”。 在嘉定,記者注意到一個細節,提到新城建設的一切,往往都會落實到“人”的身上。說到項目,就會說到人才,說到人才,組織部門的負責人強調一句,人才是“才”也是人,關鍵還是要安居樂業。說到街道布局,規劃人員說,還是小街坊、小馬路的好,人住著、走著都舒服。“人的需要是一把鑰匙,什么事都要用這把鑰匙試著開一開門,門開了,進去才踏實”。 “四個就地”實現就地轉型 新一輪的城鄉一體化是上海調結構、促轉型的“主渠道”之一。但轉型不是憑空而來,也不是推倒重來。嘉定在新城建設中,提出了“就地轉型”的思路,城鄉融合、“產城”融合,是延續著以前的基礎而來的。 嘉定區政府相關人士對記者解釋說,就地轉型包含“四個就地”內容:首先農民要得到就地或就近安置,“讓當地人率先得益,率先享受城市化的成果”。目前,嘉定新城首個動遷安置基地——遠香舫新苑一期工程竣工并交付使用,為動遷村民提供1500多套安置房。再通過相關的職業培訓和服務,讓村民實現“就地”就業。 其次是產業就地升級。在城市化中,產業要淘汰一批、轉移一批、升級一批。部分留下的廠房,改造后成為新城服務業的集聚地和公共服務設施。嘉定區副區長費小妹對記者說,去年,5.3平方公里的馬陸工業園區內107家企業實現了整體淘汰,經過重新規劃將建設以信息產業為主的文化信息產業園。今年,南翔鎮也在實施“成片淘汰”,原有850多家工業企業,僅保留下40家優質企業,盤活土地可超萬畝。與此同時,嘉定正在推進新能源汽車、物聯網核心技術及產業、新型照明等多個國內領先的新興產業研發和投資基地。 再次是城市基礎建設就地完善。讓新建道路和原有道路融為一體,那些有著歷史淵源的老路名,一個都不丟棄;對于星羅棋布的“小河浜”,以水系、水網的概念進行疏浚和清淤,恢復生態。 最后,未來發展的備用地要就地預留,開發建設絕不是“簡單化的項目填滿”,應該給一個地區的生長和成長留出空間,要敢于、善于、樂于“留白”。 功能與產業“雙軸轉” 面對風起云涌的“物聯網熱”,嘉定的思考頗為冷靜。費小妹說,上海發展物聯網產業,不能簡單地與外界“拼政策”,不能一味地在政府補貼和扶持上“下工夫”,而是要綜合地發揮上海人才、城市服務及理念上的優勢。一句話,就是產業和城市功能要“雙軸轉”。 上海城市化研究中心負責人郁鴻勝說,在新一輪的城市化中,產業與功能的配合十分重要,產業轉型與功能轉型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關系。城市化不是一個簡單的“目標值”概念,而是一個土地、人口、產業等多要素的互動發展過程,“比例關系”一定要協調,否則就會導致城市化的畸形發展。 在嘉定采訪新興產業的培育過程,可以感受到“產業與功能互動”的細節:每一項產業,都有產學研的肥沃“土壤”,都有配套公共服務的平臺,都有各個層次人才的都市生活歸屬。“這是一條線,不能缺少一個環節”。 在嘉定新興產業成果“清單”中,記者看到,有國內首個物聯網中心、發展智能電網的核心技術——納硫電池、打破國外壟斷技術的“榮威”750轎車所用的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保障國家重大專項之用的激光材料等。這背后是嘉定擁有一個強有力的“科研院所”集聚計劃的支撐,目前嘉定已吸引了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光機所、硅酸鹽所、華東計算所,中科院電動汽車研發中心等“十所一中心一基地”的科研機構入駐,形成了產學研的強大“氣場”。再后面,就是產業“生態”中的公共平臺系統,包括投融資、創業導師制度,中試基地扶持等全面的政策和機制框架。最后落實到“人”,包括各類人才、員工和居民的城市生活歸屬及安排。 用嘉定區委書記金建忠的話來說,城市化的發展不能“見物不見人”,也不能“見才不見人”,而是要提供一個完整的生活、工作和創業的“生態體系”,這才是城市的本義。 |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推薦信息
- 熱門信息
-
- 田家老院子 [12934]
- 張家界一中高考成績創新高 [5444]
- 關于安張衡鐵路(西安廈門鐵路湖南段)立項勘察的建議 [4665]
- 桑植一中高考再創佳績 [4305]
- 方言劇《故事三下鍋》爆紅 [3866]
- 桑植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765]
- 鸕鶿灣大橋將于今日通車 [2229]
- 雙目失明的湘西11歲“小宋祖英”誓與死神頑強抗爭 [2228]
- 張家界軍分區領導班子調整 [1675]
- “5A戶外”在新起點上邁步 [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