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官家看見跳花場上的苗族姑娘,如花似朵,非常美麗,經常來“選美”,拆散了不少親骨肉,糟蹋了不少良家女。苗族后生亞宜組織有血性的青年喝血酒,發誓要與官家血戰到底。到四月八這天,大家像往常那樣,吹的吹木葉,抬的抬花鼓,帶的帶花柴刀,拿的拿花棍,從四面八方涌進跳花場。太陽當頂,官家的打手們擠進跳花溝。亞宜跳到花臺上,吹響了牛角號,大家立刻拔刀舞棍,撲向官家打手,不費一代煙功夫,就把那些如狼似虎的壞家伙打的七死八活,扔到龍塘河里喂魚去了。后來官家派大隊人馬向跳花溝殺來,殺死了無數的苗家兄弟姐妹。現在跳花溝附近,還留下一些紀念性地名,喝血酒的“喝雪坳”,埋死者的“苗墳”,打仗的“果得兒打”--戰斗的地方。
亞宜帶領眾人迎敵,戰斗了三天三夜,終因寡不敵眾向西撤退,得到貴州苗族支持,同官家周旋了一年。第二年四月八亞宜和貴州英雄亞努等人戰死在貴陽城。從那時起,“四月八”就成了青年男女聯歡節和祭祀英雄的紀念日。盡管歷代統治階級都以各種借口加以禁止,而具有反抗精神的苗族人民,只是改變了跳花的形式,仍然保留著聚會對歌內容。一年一次,世代相傳,知道民國時期各地才先后中斷。后于一九八一年國家民委批示統一在京的苗族過“四月八”而才得到恢復。一九八六年在鳳凰上下落朝井鄉龍塘河村,“四月八”的發源地舉行隆重聚會。這一天啟明星才掛在樹尖尖上的時候,湘黔邊境各地的男女青年,身著節日的盛裝,踏著路邊毛草上的露珠,唱著歌,吹著木葉,嘻嘻哈哈,迎著燦爛的朝露,從各條彎彎的山道上,向“跳花溝”涌來。十嶺八坡,山溝里外,龍河兩岸都站滿了人,熙熙攘攘,熱鬧非凡。會場的正中掛有寬六尺長七尺的淺紅大旗,繡有“四月八”三個大字,兩邊龍鳳圖案,莊嚴古樸,表示歷史悠久和不忘祖先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