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淫片a免费播放口_99视频精品全部国产盗摄视频_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网站_日本xxxx19视频

城市概況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區概況——工業(四)

更新時間:2018-03-19 12:07:52 來源:z5z9.cn 編輯:okzjj.com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
張家界旅游網 公眾微信號

  第四節  民族傳統工業

  一、民族用品工業

  湘西自治州民族用品生產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盛唐時期,這里的人民就能用當地的植物染料藍靛印染花布。五代時,這里的織錦曾經作為貢品進貢朝廷。然而,新中國成立前近百年來,由于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殘酷壓迫和剝削,民族用品生產奄奄一息。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人民政府對民族用品工業極為重視,把它納入國家計劃,供應原料,培養技術人才,組織生產。到20世紀80年代時,州境10縣已有24個生產民族用品的工廠,產品由原來的十幾種增加到140種,基本上滿足了各族人民的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民族用品工業通過改革、改制、改造、改組,企業組織結構、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逐漸優化,民族用品生產又有新的發展。

  民族五金制品是各族人民生產和生活上的必需品,吉首、鳳凰、龍山、古丈等縣市先后建起5個民族五金生產企業,生產三腳架、鼎鍋、農式茶壺、鏵犁、金銀首飾等產品。吉首市民族五金廠是專門為少數民族婦女生產首飾的廠家。為了滿足各少數民族婦女的需要,國家每年供應1萬多兩白銀,制作項圈、手鐲、耳環等銀飾品。土家、苗家婦女買到稱心如意的銀飾品,無不春風滿面,笑逐顏開。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中共湖南省委書記王茂林的關心支持下,吉首市民族五金廠又建立金銀飾品和酒餐具系列產品生產線,新增產值560萬元,實現利稅30萬元。

  為了滿足各族人民的服飾需要,20世紀七八十年代,州境10縣建立了6個民族工藝品廠和3個民族服裝廠,專業生產土家族苗族人民需要的花帶、花邊、頭巾、裹腰、絲綢織品、民族服裝等。鳳凰縣民族工藝品廠是國家扶持建設起來的重點廠,該廠生產的民族絲帕、交織被面、什錦被面、軟緞被面、絲綢織品,不僅滿足了湘西自治州各族人民的需要,還遠銷鄂、川、黔、滇等省少數民族地區。土家族著名畫家黃永玉設計、鳳凰縣民族工藝品廠生產的背袋,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受到各族人民和海外華僑的歡迎。永順縣民族工藝品廠挖掘石染傳統工藝,起用民間能工巧匠,恢復生產土家族的傳統產品印花布、印花窗簾、印花被面、印花桌布、印花圍巾、印花床檐帳檐等,1979年秋季廣交會上,這個廠展出的印花桌布,受到國際友人的稱贊。

  織錦是湘西少數民族的傳統工藝產品,苗語叫苗族織錦為“首色首薩”,土家族語叫土家織錦為“西蘭卡普”。龍山縣苗市鄉等土家族聚居區,使用織錦被面相當普遍。一床織錦被面可歷數代而不變色。全國美協和湖南省美協會員、土家族藝人葉玉翠能編織近百種圖案。1957年她編織的“西蘭卡普”參加倫敦國際博覽會展出,受到國際友人的贊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隨著民族政策的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州一些工藝美術人員深入土寨苗鄉調查研究,收集織錦實物、圖案資料,并幫助花垣縣民族工藝品廠組織生產。1982年在全省工藝美術品展覽會上,這些被挖掘出來的民族織錦產品吸引了國內外觀眾,獲得一等獎。

  為開發民族用品,2003年2月,州民族事務委員會創辦州畢果民族服飾研制中心。“畢果”分別取自土家族自稱“畢茲卡”和苗族自稱“果雄”第一個音節。該中心專業從事民族服飾、民族工藝品、舞臺藝術服飾及中國古典服飾的研究設計制作營銷。2005年10月,取得國家商標局“金畢果”商標注冊。至2005年底,中心共生產民族服裝等3萬多套,除在州境銷售外,還銷往湘、鄂、渝、黔四省邊區及北京、廣州、深圳、長沙、廈門等地。

  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民族用品工業的企業組織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民族用品生產長盛不衰。特別是在發展國內旅游和國際旅游的熱點地區,如鳳凰古城、南長城、吉首德夯村、永順芙蓉鎮(王村)、龍山里耶鎮等,金銀飾品、民族服裝、土家織錦、苗家花帶、扎染、蠟染等民族用品,琳瑯滿目,游客贊賞不絕,競相選購。

  一、輕紡工業

  湘西自治州境的各族人民,歷來有釀酒、熬糖、造紙、碾米、紡紗、織布的傳統,但在新中國成立以前,只有傳統手工業,沒有傳統輕工業。新中國成立以后,相繼建立工廠,發展卷煙、釀酒、造紙、制糖、紡織、塑料、制革、火柴、肥皂、食品、醫藥等輕紡工業。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產業結構的調整,有些輕紡工業衰落了,有些輕紡工業騰飛了。淘汰劣勢輕紡工業,發展優勢輕紡工業,符合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是實行科學發展的必然結果。

  紡織工業是這里建立最早、發展較快的產業,早在1952年就在產棉區大庸縣建立遠大織布廠,1958年又在永順縣建立5000紗錠的紡織廠。1982年州境10縣有紡織企業15家,全是棉紡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這些傳統紡織企業缺乏競爭能力,紛紛停產關廠。

  卷煙工業曾是州里財源工業。湘西自治州適宜種植煙草,尤以鳳凰晾曬煙最享盛名。20世紀70年代初,龍山煙廠建成投產,經濟效益很好。80年代初,鳳凰雪茄煙廠建成投產,一舉摘掉該縣財政赤字縣帽子,成為湖南省5個財政收入億元縣之一。桑植、永順、吉首相續建設煙廠,瀘溪也將陶瓷廠改產卷煙。吸煙有害健康,限煙勢在必行。國家加強宏觀調控,煙廠紛紛關停。2005年,全州僅有吉首打葉復烤廠加工原煙。

  玻璃、陶瓷、造紙、人造板工業,也曾形成一定規模。鳳凰、吉首、永順3縣玻璃廠投產不久即關廠停產。吉首造紙廠黑液污染嚴重,被迫停產。土陶土瓷已成夕陽工業,無法繼續維持。龍山紫砂陶器廠雖已停產關廠,但紫砂陶土資源仍在,仍有發展前途。山區森林資源豐富,以纖維板、刨花板、細木工板為主要內容的三板工業,曾在一些縣市建廠生產,但因盲目建設、重復建設,未能取得好的效益,紛紛停產。傳統輕紡工業紛紛倒閉,新興輕紡工業正在興起。

  三、化學工業

  山區人民早有煉磺、熬硝、造火藥、打獵除害的傳統。1952年建立的桑植砂壩硫黃礦,是州境最早的化工廠。該礦因艱苦奮斗、勤儉辦礦,多次評為全州先進企業。

  20世紀50年代后期,開始發展桐油、染料、硫酸、磷肥工業。湘西自治州磷礦、硫鐵礦資源比較豐富,品位較高,瀘溪浦市化工總廠、州洗溪磷礦依托優勢資源,建廠生產磷礦石、硫酸、過磷酸鈣、鈣鎂磷肥、黃磷、磷酸等磷化工產品,內銷全國,外銷世界,以其驕人業績,多次獲得化學工業部獎勵。現因資源枯竭,設備老化,處于停產、破產困境。1979年龍山氮肥廠開工建設,隨后掀起“縣縣建設氮肥廠”的高潮。20世紀70年代,州境10縣建了9個氮肥廠,由于違背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有的半途而廢,成了下馬工程;有的剛投產即停產,成了擺設工程;有的長期虧損,成了沉重負擔,最后全部關停。進入新世紀后,瀘溪浦市化肥廠另辟蹊徑,采用新技術生產磷酸氫鈣等新產品,成為化學工業的后起之秀。生物制藥、香料、香精等精細化學工業則成蓬勃發展之勢。

  四、冶金機械電子工業

  州境10縣,原有燒炭煉鐵,生產農具、家具的傳統。1952年建立的桑植利泌溪鐵廠、永順龍家寨鐵器廠,是這里發展冶金機械工業的開始。

  冶金工業首推黑色冶金工業。州境鐵礦資源較多,但品位不高,大庸大米界鐵礦品位較高,但蘊藏量不大。小規模木炭煉鐵,可以煉出優質鐵,生產出優質農具,暢銷湘西北各地。

  1958年大煉鋼鐵,州境10縣上馬勞力37萬人,干部1.6萬人,不到半年,建成鐵廠190個、小高爐2500座。沒有耐火磚,就用黏土磚筑爐;沒有富鐵礦,就用含鐵砂巖頂替;沒有低硫冶金焦炭,就毀林燒炭煉鐵;沒有汽車運輸,就靠肩挑背負;沒有鼓風機,就用手拉風箱;完不成任務,就大放鋼鐵衛星。年底完成生鐵1857噸,鋼1540噸。當然是一些無用廢鐵和“無形衛星”。196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鋼鐵工業首當其沖,連久負盛名的利泌溪鐵廠也一并關閉。

  20世紀70年代,鋼鐵工業再次上馬,先后在桑植、永順、龍山三縣建立三個小鐵廠,還籌資建設“小鋼聯”。5年生產生鐵7338噸,燒掉174萬立方米的硬雜木炭,林業損失無法估計,鐵廠直接虧損862萬元,最后全部下馬。

  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大辦鋼鐵為主發展湘西自治州冶金工業中出現的幾次大起大落的經驗教訓,于80年代以花垣錳礦成立,鳳凰、龍山鉛鋅礦的擴改為標志,轉向開發利用錳、鉛鋅、鋁為主發展州內冶金工業。首先從花垣錳礦的電解金屬錳開始,使之成為湘西自治州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同時也成為國家電解金屬錳重要生產基地。然后全州鉛鋅工業也于1984年得到國家有色總局的扶植,創造了近10年的好效益。再次,湘西自治州的鋁土礦通過探明鋁礦的儲藏量也居湖南之首,于80年代末,興建瀘溪鋁廠,得到上級各有關部門和國家有色金屬總公司的扶貧支持,使電解鋁工程從興建到竣工,完成投資1085.5萬元,于1989年10月1日一次性投產成功,向國慶40周年獻了厚禮,填補了湘西自治州鋁工業的空白,同時使瀘溪鋁廠率先跨入湖南省百強企業。1990年中期,該廠成為湘西自治州產值過億元,創稅過千萬的重點企業,其綜合能力達到國家中型一級企業標準。

  “八五”期間,在大力發展利用本州優勢礦產資源,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在市場機制、效益作用的驅動下,全州各行各業涉足冶金工業,開發冶金產品,帶來了空前未有的錳熱、鉛鋅熱和鋁鎂熱,致使全州冶金工業得到飛躍發展。這種發展勢頭方興未艾,正展示了冶金工業在湘西自治州作為支柱產業的雄姿。

  機械工業是國民經濟的裝備部,一直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1954年長沙市的私營啟新、大中機械廠西遷吉首,帶來一些機器設備和技術工人,以此為基礎建立吉道通用機械廠,生產車床、刨床、鉆床、煤氣機,簡稱“三床一機”,用以武裝州境10縣機械工業。此后,全州各縣相繼建立農業機械廠。20世紀60年代各機械廠以生產打稻機、抽水機、臥式液壓榨油機為主。70年代,州機床廠開發生產超精度液壓元件變量泵、刨花板熱壓機、脈沖式除塵器等,產品的通用化、標準化程度不斷提高。吉首市農機廠生產的單吸多級分段離心泵,體積小、重量輕、揚程高,造型美觀,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是山區抗旱奪豐收的重要設備。瀘溪縣農機廠生產的400-1型三分離米機,性能良好,價格低廉,行銷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此時“小農機”遍地開花,1982年全州10縣有機械廠173家。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這里的機械制造工業缺乏競爭能力。吉首機床廠走過50年歷程后,也在2004年依法宣告破產。當然一些小型農機具仍在組織生產。與此相反,汽車修配、農機修配、家用電器修配工業,卻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

  電子工業,這里一度有所發展。20世紀70年代,吉首、永順相繼建立2個無線電廠,能夠生產幾十種電子產品和元器件,州無線電廠與冶金部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冶金部武漢安全技術研究所等單位密切配合,試制生產了十段沖擊波測試儀、十段爆速儀等電子儀器,產品質量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其中十段爆速儀榮獲四機部科學技術成果獎。這些產品廣泛用于礦山、地質、水文、氣象等部門,受到用戶好評。永順無線電廠生產的6個品種、175種規格的整流二極管,七項技術質量指標均達到部頒標準,受到四機部的嘉獎。90年代,電子產品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更新換代更快,永順無線電廠產品滯銷,企業連續3年虧損,被迫全面停產。州無線電廠于1991年取得低壓開關柜生產許可證,1995年又獲得國家能源部、機電部聯合頒發的高壓開關柜生產許可證。20世紀末,國家對城鄉電網進行整頓改造,經全廠職工努力,州無線電廠的高低壓開關柜被納入國家經貿委于2000年發布的《全國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所需設備產品及生產企業推薦目錄》,2000年生產電氣產品5319臺,取得較好成績。進入新世紀后卻在市場激烈競爭中敗下陣來,2003年9月,因為扭虧無望,依法破產。

  五、建筑材料工業

  建筑材料工業是與城鄉基本建設的發展緊密相連的。新中國成立以后,湘西自治州的基本建設蓬勃發展,從而帶動建筑材料工業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前,州境10縣還停留在“秦磚漢瓦”時代。1952年,湘西苗族自治區成立,首府設在吉首縣所里(今吉首)。這里原是人不滿千的小鎮,一朝成為區府,城市建設必須跟上。吉首磚瓦廠應運而生,當年建廠,當年投產,基本滿足了城市建設對磚瓦石灰的需要。該廠成為州境10縣第一個建筑材料廠。以后各縣相繼建立磚瓦廠。1961年,青磚產量2511萬塊,青瓦產量1893萬匹。

  1978年,湘西自治州研制成功混凝土空心小砌塊并正式投入使用,從而取代了幾千年來的“秦磚漢瓦”,成為建房筑屋的主要材料,并逐步淘汰了黏土磚生產廠,在經濟上取得了比黏土磚更好的經濟效益,同時在環境保護和節約能源方面取得了更大的社會效益,在全州建筑市場得到全面推廣使用。

  1969年,龍山縣水泥廠建成投產,當年生產水泥1014噸,結束州境10縣沒有“洋灰”的歷史。20世紀70年代,各縣大辦“小水泥”,縣縣有了水泥廠。1980年生產水泥13.7232萬噸,10年間水泥產量增長137倍。以后,各水泥廠加強技術改造,將土立窯改建成機立窯或旋轉窯,將小磨機改成大磨機,產量成倍增加,質量顯著提高。古丈水泥廠年產水泥4.4萬噸,一度位居各縣水泥廠之首。1998年花垣縣水泥廠籌資480萬元,進行生產線改造,1999年竣工投產,生產規模由原來的4.4萬噸增至8.8萬噸,榮獲“湖南水泥企業質量五十強”之一的稱號。2005年,州境8縣市共有水泥生產及水泥制品加工企業15家,水泥產量突破50萬噸,同時推廣散裝水泥8.2萬噸,水泥散裝率達到15.3%。湘西自治州碳酸鈣礦石蘊藏量豐富,品位高,水泥銷售市場廣闊,水泥生產潛力大。

  六、森林工業

  州境8縣市森林資源豐富,森林工業歷史悠久。明清采伐楠木成為當時下貢上賜的主要載體。清朝、民國時期,伐木、放排,則成了林區人民謀生的重要手段。

  新中國成立后,森林工業一度占據重要地位。1955年12月,湘西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員會設立森工局吉首分局,專抓森林工業。“一五”計劃時期,木材產量逐年上升,1952年州境
10縣木材產量7345立方米,1953年增至1.0514萬立方米,1957年增至13.4903萬立方米,比1952年增長17.4倍,從此居高不下。20世紀六七十年代,是森林采伐的高峰時期。1961-1980年,州境10縣共計生產木材306.8萬立方米,最低的1961年為5.5977萬立方米,最高的1978年為18.8829萬立方米,每年平均生產木材15.38萬立方米。有的縣、市、鄉、村、組全靠伐木收入組織生產,維持生活,稱為“木頭財政”。發展森林工業、資源浪費驚人。進行森林采伐時,只要松、杉建筑材料,許多珍貴雜木丟棄了;截成原木時,蔸、梢、枝、杈鋸掉了;粗加工成板方材時,斷頭梢尾去掉了;精加工成木器產品時,刨花、木屑成了垃圾,木材利用率僅約25%。20世紀八九十年代,湘西自治州木材經營主要以中原木為主,甚至連最簡單的鋸解加工都很少,致使木材產品附加值極低,經受不了市場的沖擊。

  龍山、古丈曾經建立人造板廠3家,保靖縣曾經建立松脂廠,吉首地區曾經建立栲膠廠,吉首、永順有林業運輸車隊,這些企業在當時曾為湘西自治州經濟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后因國家“抓大放小”等政策及國內外大氣候影響,這些企業都先后虧損甚至走向破產倒閉。21世紀后,民營加工企業得到較快發展。至2005年底,湘西自治州有松脂廠2家、細木工板廠2家、模板廠1家、竹木工藝品廠1家、木地板廠2家、森林食品、香精、香料及植物油加工廠數家。大量的加工剩余物及次小薪材都被綜合利用,如刨花、木屑等大多用來制作木炭,木材綜合利用率和附加值不斷提高。國家建設需要木材,林區用材林也需要采伐,森林工業在適當休整后肯定是要向前發展的。森林工業與生態林業已構成現代林業的“一鳥二翼”,發達的森林工業可有效地促進林業的健康發展,現代林業也離不開發達的森林工業。森林工業的發展不是以犧牲資源為代價,而是立足于“高科技、高附加值”,側重于木材的綜合利用,只是采伐量絕對不能大于生長量,以便青山長在,永續利用。充分利用森林采伐剩余物和木材加工剩余物,發展“三板”工業和酒精工業,提高木材利用率;充分利用林副產品,發展林化工業,提高林業綜合效益,森林工業是有潛力可挖,是有發展前途的。

張家界旅游網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到:

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